第860章 逆子 (第2/2页)
许公成为黄门侍郎,半个宰相了啊。” “武相这不是打我脸么,我现在只是代检校黄门侍郎而已,”黄门侍郎勉强算半个宰相,但他这个黄门侍郎前有个检校,检校前又还有个代, 那么他便只是个暂时代理黄门侍郎, 还在试用阶段呢。 当然,许敬宗说这话的时候没啥不满,暂时代理,那也是黄门侍郎,从武德时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到贞观初的通事舍人,再到后来的军器少监、浔阳县丞、给事中兼修国史,一直到现在的代检校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兼修国史, 他很清楚如今自己在朝堂的份量,也清楚这些是怎么来的, 武怀玉是自己的贵人, 他不仅是自己的儿女亲家,是两个嫡子的老师,更是自己的恩主、贵人。 怀玉主动握住他的手,然后将他拉入怀里,给了一个拥抱。 许多人说许敬宗jianian,可武怀玉却一直跟他相处的很好,是那种交心的朋友,而不仅仅是跟长孙无忌那样的政治盟友。 两人一路边说边笑进了城,江州的一众地方官员、士绅豪强大贾们被忽视了。 进了城, 直奔刺史衙门。 前刺史已经离任,印信封存在衙。 “洪州都督谢叔方也说好今天会到江州,前来观礼武相就封。” 谢叔方算是老熟人,玄武门之变时本是宫府大将,差点让他和冯立薛万彻他们拿下玄武门攻破秦王府,后来出降请罪,被李世民赦免,突厥兵临渭水,谢叔方冯立在秦琼麾下,于渭桥咸阳与突厥大战,大破突厥身负重伤, 李世民封赏几人,冯立授广州都督,谢叔方授洪州都督,就此离开长安,这既是封赏他们功勋,也是在突厥来犯的关键时候,把这些宫府大将调出,免的生什么意外。
但这几个在贞观朝表现的都不错,谢叔方在洪州任都督四年,后来去伊吾做刺史,然后现在又回到洪州来做都督, 做为谢玄之后,建成心腹却还能一直得重用,也实属于难得,谢叔方忠义,而李世民又何不是非常难得的宽仁圣明呢。 换其它皇帝,可没几个能做到,就算当时授官高厚爵,可回过头来还不找机会收拾了? “那我派人到码头去等谢都督。” 洪州便是后世南昌,怀玉这个世封的江州刺史,江州也是在洪州都督府辖下的,洪州都督府督袁、吉、虔、抚、饶、江六州。 江南西道里的江西部份基本上都在这洪州都督府下,东边就还剩下个安徽境内的宣州,以及在歙州下的婺源没划进来了。 谢叔方也很快就到了。 江州刺史衙门里, 江州一众官员都到了, 衙门上首是武怀玉,然后左边代检校黄门侍郎许敬宗为天子和监国太子的双重使者,右边是洪州都督银青光禄大夫谢叔方。 许敬宗向众人宣读圣谕、监国太子令。 然后谢叔方将江州刺史印信交给武怀玉, 拿到印信,他就正式成为江州刺史,当然他只是兼江州刺史,而且他现在还是岭南观察使,还兼着岭南经略使、都团练使、屯田使、盐铁使等一堆差事, 故此这个江州刺史其实也只是遥领。 江州事务,将由江州长史代主持, 这个代主持江州事务的长史,也没有用原来长史,朝廷新任了一位, “武相,江州长史,圣人让监国太子选派,殿下选了上官仪,” 怀玉有些意外。 上官仪是他学生,科举进士出身,这几年仕途很顺,毕竟他拜武怀玉为师,然后又得弘农杨氏看中,榜下捉婿,如今已经做到了从六品秘书郎, 但江州长史那是正六品上, “上官仪出自我门下,这合适吗?” 许敬宗笑道,“正因为上官仪出自武相门下,太子才特意点他来任江州长史,代主持江州事务的。上官仪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朝中声名鹊起,后起之秀,跟李义府一样有名,” 因武怀玉是遥领刺史,所以让他学生来代主持事务做长史,反倒很合适,又不是师生两个同衙任官。 而且上官仪也是东宫的人,太子有机会肯定要提拔提拔下自己人,上官仪借此机会出京到州任长史,代主持州事,这可是个很好的历练机会,要是表现的好,下一步去偏远州做个刺史,然后再回朝,不就水到渠成,这可是条终南捷径。 “上官仪在长安还有些手续要办,稍后才能到。” “监国太子请示过圣人,得到圣谕,武相来江州就封后,可以亲自观察江州大小官吏,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武相有合适的人才也可以征辟举荐任免”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江州税赋,一分归封臣武相,一分归督府,一分供国库。” 许敬宗一口气说了许多, 刺史府中的一众江州官吏们,却已经是脸色变了好几回了,他们都听明白了,武相这个兼江州刺史,虽然以后不在江州,但他学生来任长史代主持事务,同时武相公现在就有奖赏任免江州大小官员的大权。 江州一州三县这么多官员,除了长史和司马这两个六品官由朝廷任命外,其余的所有官都在六品以下,所以都可由武怀玉自行任免。 江州还真就成了武家的江州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