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2章 开门诸侯,闭门天子 (第1/2页)
刚回长安, 刘仁轨上门来拜见, 这些天他一直在长安,三原县试行两税新法很成功,他也有一份功劳。 如今,检校民部员外郎的检校两字已经省去。 “听说苏将军要去南中做姚州都督,下官也想同行。” 怀玉倒有点意外, “南中可是很偏远的,” “嗯,知道,” 南中,汉以来,指的就是四川大渡河以南,以及云贵,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蜀汉诸葛亮平南中,分建宁、越置云南郡,又分建宁、柯置兴古郡,至是南中七郡形成,柯、越、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蜀汉在此设来降都督。 隋朝时则把金沙江以南,哀牢山以北的云南北部,称为南宁。 南中范围更大,南宁地方稍小,但不管叫什么,这片地区在中原人眼中,那就是蛮荒。 大唐的姚州都督府,便是当年蜀汉南中七郡之一的云南郡的大部份地区,也包含了建宁郡西部的滇池昆明一带。 “年后两税新法,将会在整个雍州地区推行,你这次在三原表现很好,陛下要重用你。” 怀玉对刘仁轨也是当自己人, “朝廷要把天下十道,扩为十五道,其中关内道要分出一个京畿道,辖雍州,以及华、同、岐、、商等共六州。 每道将分设转运使司和支度使司,转运司将经度一道财赋,支度使司则掌常平仓、市易、新法、水利等诸事。” 原来天下十道,各设了支度使司,掌管财赋仓储新法转运市易等等,权力有点大。 现在朝廷要拆分, 分成转运使司和常支度使司,一个主管财赋漕运,一个主管仓储市易。 转运使兼采访之名,负有监察之职,观察道内州县长吏。 支度使司同样有监察之职, 两司互不统属,地位相当,各自有独立的机构,隶属不同的中央机构,对下道下面的州县,他们是只管自己职责内的那一部份。 两司还有互相监督的职责。 反正就是现在天下三百多州,一千五百多县,还有大量的羁縻州县,中央直接管那些州县确实管不过来,尤其是财赋、新法这块更复杂, 如今要加强效率,在道一级设立机构,做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是必要的,但又不是跟州县一样的,真正一级行政机构,不像之前的行台那样,行台尚书令权力巨大,不会威胁到中央。 不管转运使司还是支度使司,也主要是在漕运、仓储、税赋、市易这几块,再授予了一点监察权。 而在军事兵马、司法,甚至行政上,并没有给他们授权。 转运司和支度司都隶属于尚书省的民部, 各道的二司的长官,都属于从三品,这跟上州刺史品级一样,二司的佐贰副使、长史、司马等官,则分别是正四、和正五。 大致是跟个下都督府或上州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们管的只是一个条条,而不是块块。 刘仁轨办事能力很强,武怀玉也对他很欣赏,所以对他是大力推举的,李世民对他也还比较满意,他的名字都写在了皇帝办公的屏风上。 算是已经直达天听的官员。 这次十道变十五道,尤其是各道一司变两司,要新添不少官员,更重要的是这是特别难得的机会。 而新分出来的京畿道,也要新置京畿道转运使司和京畿道支度使司,武怀玉打算推举刘仁轨做个副使,借此机会推上他正四品,哪怕先检校也行。 他现在是六品员外郎,之前也做过一任六品畿县令,有宰相重推,皇帝特命,是可以的。 实在不行,先安排到道司做个长史、司马也行,先把品级推到五品,不过是再锻炼几年的事情,到时就可以升副使。 将来一路顺利的坐上道司,回头也还可以再调个刺史,然后转个都督,回头再入朝,不过是郎中还是侍郎,这就是一条宰相之路。 “谢相公的提携,不过相比去京畿的转运或支度司,做个长史或司马,我更想去姚州,” “那边偏远,而且可能要打仗。” “我跟苏将军谈过,知道这次苏将军过去是带着任务去的,因此我更想去。” 怀玉笑笑, 建功立业。 刘仁轨有颗很有报负的心,留在京畿,按部就班,倒也能出成绩,可能升迁也会更顺利,但刘仁轨还是想更有些作为。 “想好了?” “想好了,” 怀玉还是提醒他,“你知道在南中,隋朝于开皇四年设南宁州总管府,委爨氏贵族和各部酋长为刺史,实行羁縻统治,可之后爨氏两次叛乱,隋朝出兵镇压,爨王和其子爨宏达都被逝到长安, 吾大唐开国之初,开始重新经营,重置南宁州,并委爨宏达为昆州刺史,让他带父亲遗骨回故土安葬,其返回后率部归附朝廷,到武德三年时,爨地诸部和乌蛮、白蛮等都归附朝廷, 于是南宁都督府,统辖十六州。” 南宁州都督,从武德初设立开始,一直是爨氏担任都督,大唐羁縻统治,表面上好像诸爨臣服,实际上大唐对爨地的征讨就没停过。 益州都督窦轨在任期间招抚了、邛、夜郎、昆弥,并数次渡过泸水,征讨不臣,献俘甚重收获甚多。 程咬金出任泸州都督时,不仅对泸州铁山蛮强硬镇压,而且也数次对南面隶属南宁州都督府内的乌蒙山诸蛮也是屡次出兵征讨。 爨氏明面臣服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