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魏征的新法 (第2/2页)
但萧可不一样, 有次宫廷酒宴时,皇帝赐酒,大家都要争喝第一杯,萧站出来说这杯酒只有我来喝,因为在场臣子我最尊贵, 当时他说了一句话,然后大家都让他喝了那杯酒。 “我是梁朝天子儿,隋室皇后弟,唐朝左仆射,天子亲家翁。” 李世民听了也击掌叫好,把这酒直接赏赐给他喝了。 萧,西梁明帝之子,九岁封新安王,虽说当时的西梁朝,其实完全就是被隋朝控制着,可毕竟身份尊贵。 哪怕西梁没了,但萧家也还是兰陵萧氏名门。 开皇七年,隋废西梁时,也还算是比较温和,没经历什么大战,所以兰陵萧家就算入隋,但依然保留了许多财富和田地, 甚至是被隋朝武力过江攻灭的南陈,其实也没经历北方一样的均田,因为南方的地基本都是私田,没有什么公田,均田难以进行。 后来隋朝在南方搞貌阅、量地,还引发江南大叛乱。 萧是是个大地主,名下的田地,并不比武德朝宰相裴寂少多少。 虽说萧的地主要是在荆襄江淮一带,可确实是妥妥的大地主。 按魏征说的,他现在顶多能占地四十顷,但萧实际上田产,百倍于此,他当然不乐意。 其实看萧平时总跟皇帝提分封这事,就知道萧的立场,他就喜欢分封、世家那一套的。 今天站在这殿上,跟皇帝廷议的宰相大臣,除了魏征,谁家都是超额了的。 就连那位没在朝堂上的武相公,这几年那也是到处圈田占地买买买,虽说大量的地都是在陇右、朔方、幽燕边疆,但数量确实也非常惊人了,现在也有几千顷地,
宰相都个个严重超占,其它人可想而知,都是一样的。 魏征早有准备而来。 在中枢数年,魏征这宰相也不是白当的,已经不是早年纯粹靠嘴炮喷人那套了。 “陛下,臣思虑许久,拟了一个办法,”说着他推出一本奏疏,是他的限田政策。 内侍替他转呈皇帝, 李世民翻看,越看越惊讶,不得不说魏征挺胆大,武怀玉搞两税新法,都是小心翼翼,一再讲事缓则圆, 而魏征却有大刀阔斧一往无前的势头。 他的限田政策分成几部份,首先还是重申田额,上到亲王,下到庶民,各有相应田额,最高的亲王限田一万亩,最低的庶民百亩。 按等级限田,不得超占。 当然,现在情况是都超占了,那怎么办? 魏征的办法是已经超了的,也不用清退收回等,但是不能白超,而是把按身份和其田额,把超占地划等加征税赋,他拟九等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田额以内的,就是一等,是正常赋税标准。 超过一定额度,则升一等,税率提升,最高九等。 比如一等的上田每亩,地税是四升,而升一等,也就是按其本来拥田额,超过但在一倍以内的,升一等,地税加一升,变成每亩五升地税,其义仓粮、地丁、火耗等自然相应增加。 以国公、二品职官为例,本来田额四千亩,在田额以内,上田地税一亩四升,超过四千亩,不到八千亩的,则升一档,按每亩地税五升算。 而超过八千,不到一万二千亩的,升为第三档,按每亩地税六升征收。 一直往上,最高九等,三万六千亩为限,其每亩地税,也从四升,升到一斗三升。 国公、二品职官最高能占三万六千亩地,超过怎么办?魏征给的办法,一是把超的地卖掉,允许他们流转。 其二,如果有地是在宽乡者,可以二、三亩折一亩计算,这里所谓宽乡,专指地广人稀的边疆之地,而不包括山东地区江淮等地,这些地方在隋朝时曾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在隋乱时,也是遭受战乱饥荒最严重的地方,如今人口大减, 但魏征说这些地方是腹心之地,所以他的宽乡,专指沿边疆州,陇右河西朔方燕云的边境州,甚至是岭南、黔中、南中等边地, 比如说河北边州,二亩可折一亩,要是岭南、南中边地,可三亩折一亩。 这样实际占田,能够增加不少。 要是开垦的边疆荒地,还能再放宽点,三四亩折一亩也行。 但是,魏征又加了一条,比如国公、二品职官限田是四千亩,虽高最可达三万六千亩,但是在中原腹地,尤其是京畿之地,同一道内,不可超过其原本限田额,就是四千亩。 比如在关内道,他就最多只能有四千亩地,超出的就得置换到边地,或是卖掉。 他甚至建议具体到一个州,只能最多拥地千亩。一道内最多四千亩,一州内最多一千亩。 还有现在许多贵族普遍搞的义庄,他也要求加以限制,最高不得过万亩,一道内不得过三千亩,一州内不得过千亩。 李世民看完,沉默许久无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