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幽州军 (第2/2页)
发动最后一击,李相率主力以逸待劳,雷霆一击,” “谁知道颉利才撑了半个月就扛不住了,” “现在他这一跑,计划打乱了,而且他带走的人马,实力没被消耗多少,” “苏烈五千骑在白道,怕是拦不住,我们必须也要赶紧追上去增援,我们恒安道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不让颉利过阴山,要是让他过了阴山逃去漠北,那就是我们恒安道,我们幽燕军团的严重失职,” 诸将起立,“大帅,传令吧,今晚就出发,绝不让颉利那老小子跑了。” 武怀玉笑笑,“也不急这一晚,大家回去继续睡,明日三更造饭,四更整军,五更出发,” 诸将领命而去。 睡不着的武怀玉干脆在炉子上煮奶茶,几个心腹谋士也过来陪着,李谨言熟练的把干枣茶叶等放在火上先烤一烤,然后放进小罐子里,架火上煮。 “再烤几个土豆,” “有rou没,风干牛rou也烤一烤,” 昆仑奴唐奉孝不知道从哪摸出来几个鸡蛋,把纸打湿包起,然后埋在炉灰里烤,“咱们在武城,距离白道差不多七百里,定襄到白道才二百里,我们来的及吗?” “苏烈与李客师、薛万淑率五千精骑潜伏在阴山白道,当能拦截颉利一段时间,为我们争取时间, 我现在倒是担心李绩比我们先到。” 李绩屯兵云中,也就是后世大同,大同到白道,五百里左右,比他们要近一截。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老师先到。” 李靖在马邑,距离白道也是五百来里,都比从张家口这边过去要近不少。 彭瘸子道,“我以前在灵州时,经白道川去过漠北,白道川走了好几次,对那还算熟,”
阴山中段,也称大青山,也叫黑山,古人青黑通用,因其山色如黛而得名。 自古以来,白道就是一条沟通大青山南北的重要通道。 从大青山北往南的河套平原地区,可以穿越乌素图沟等数条山谷,其中乌素图沟在北魏时也叫白道中溪,是一条沟通南北的捷径。 不过沟里山高谷深,大批人员和车马难以通行,于是就在附近山势较缓地带开辟了一条山道,这条山道有一段由凝灰岩构成的山梁,高出地面一两丈,宽约七八丈,南北长里许,色灰白如石灰,故称白道。 匈奴崛起后,白道的战略地位就十分重要。 后来的鲜卑拓跋部,也是从大鲜卑山一路南迁,来到阴山南北定居,最后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 当他们在云中的平城建都后,为保卫平城,于阴山一线建立了六个军镇,其中武川镇就是扼守白道川的北面, 后又在白道川的南面,建立了白道城, 彭惟忠说白道,在百余里外都能看到其灰白。 “大黑河西南至白道南,谷口有城,侧带长城,背山面泽,城北有高阪,即白道岭。” “当初我经过白道川,岭上还有北魏修建的行宫,武德五年,突厥便是在白道岭行宫,杀刘武周。” 彭瘸子手沾茶水在案上划了副简单的青山白道地图。 一条白道沟,旁边是白道岭,北面有黑城,南面是白城, 黑城便是北魏的武川镇, 不过大青山里还有一座黑城,也被称为小黑城,而白道岭上又还有一座北魏行宫, 小黑城,扼守在阴山白道的咽喉孔道,出塞入塞必经此处,也是最近的一条路。 白城、小黑城、大黑城三城一线,扼守着阴山白道这条重要的路线。 由于突厥此前一直控制着漠南地区,甚至一度控制着云朔等地,所以阴山这一线,反而成为突厥的后方, 就算是重要的白道,也并没有什么守军驻防。 苏烈在半个月前就从怀荒出发,悄悄往阴山白道行军,千里路途,就算天寒风雪,每日行军百里,那也早在五天前就应当抵达阴山。 按计划,苏烈他们一行,是经武要北原九十九泉一路西行,沿大黑河摸到阴山的南麓, “当年北齐文宣帝高洋曾亲征柔然,把辎重留在白道,用轻骑追击,最终大胜而还, 后来隋文帝杨坚,也曾派卫王杨爽北击沙钵略可汗,在白道川大败突厥。” 武怀玉手指着白道城,“看来得立即联络上苏烈,让他赶紧拿下白城,阻敌待援。” “相隔七百里,如此风雪,再快的轻骑也得三五天,颉利从定襄到白城,仅一百五六十里,只怕来不及。” “颉利带着大部队撤退,拖家带口估计还得带着大量辎重牛羊,他们的速度绝不会快,一百五六十里,可能得走三天,我们的信使要是拼一拼,也许能比他们先到白城,” 武怀玉立即召来亲兵,“带一队轻骑,立即赶往阴山白道,寻到苏烈,让他务必抢占白城,依托城防,守住白道口,挡住颉利退路。” “我随后赶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