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具人 (第2/2页)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努力了那么久的事情,居然会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实现........ ...... 几个小时之后,牧野冰叶终于见到了那个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命运的男人。 谭献,来自中铁集团的商务代表。 两人一见面,谭献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握住牧野冰叶的手,用熟练的英文跟他攀谈起来。 牧野冰叶自然也不会生硬,两人寒暄了一番之后,谭献略有些感慨地说道: “牧野先生,你的英语比大多数的岛国人都要好----我没有听出任何口音。” “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那么标准的英语了,在印度两年,连我自己都已经几乎被同化了.......” 听到他的话,牧野冰叶哈哈一笑,回答道: “其实每一天晚上,我都要花一点时间纠正我的发音。” “你知道的,这也是一种小技巧。” “印度人对英语发音标准的客人会有更多的好感。” “这我也发现了。” 谭献赞同地点点头,随后继续说道: “今天我们时间有限,也许这些话题可以留到下次晚餐的时候再说。” “牧野先生,来之前,你的上级应该已经跟你说过我们的意向了吧?” “是的,说的很清楚。” “那就太好了!我们都是双方在印度的第一决策人,也许,在合作的一些框架问题上,我们可以先讨论讨论?” “当然,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做的。” 牧野冰叶满脸笑容,两人分别坐在了茶几的两侧,随后,一场几乎可以说决定了川崎重工未来命运的讨论,就在这么略显仓促和随意的氛围里展开了....... 谈判的双方各怀鬼胎,一方想给,一方想要,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又与内心真实的想法完全相反。 想要项目的拼命压价,做出一副“哪怕你不给我们也能拿到”的姿态; 而想给出项目的,则依依不舍,似乎损失了这个项目,就会让公司破产一般。 拉锯战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两人谈得口干舌燥。 在吃过一顿简单的晚饭之后,唇枪舌剑继续进行。 而这时,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再集中于项目本身了。 从广阔的市场,到技术发展验证的前景,再到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 这一条本来并不算长的高铁线路,在谭献的口中,仿佛成为了世界风云变幻的核心。 而当他说出那些话、并且听到对方的回答时,他在心里又忍不住觉得好笑。 他已经看出来了,牧野冰叶对印度市场的看法的确是跟中铁、跟华夏完全相反的。 他们大概还以为这是什么香饽饽吧。 ----确实,才来到这片土地两年,也没有真正与那些狡猾的刹帝利们有过什么交易,抱有错误的看法实在是太正常了。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想当然的看法,也许会把川崎重工推向深渊。 但那又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反正,吃亏的又绝对不会是自己...... 终于,在时间走向12点时,这一天的谈判告一段落。 送走牧野冰原之后,谭献立刻拨通了上级的电话,开始汇报今天的情况。 “领导,我是谭献。” “是的,第一次接触已经完成了,我已经按照计划表露了我们进行项目合作的意愿。” “他们的条件很严苛。” “他们要求由川崎重工主导这次的项目,并且,他们要占有项目80%的股份。” “我当然没有同意,我要求双方占有平等的股份。” “是的,我明白,我明白。” “我不会退让的,之后,我会逐渐开始引入碳纤维设备交易的内容,引导他们把筹码摆上桌。” “时间?也许要休息几天,我要给他们一些缓冲的时间。” “对,鱼儿已经咬钩了,但还得要继续遛一遛他们.......” ...... 另一边,牧野冰叶的酒店房间里。 他兴奋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哪怕时间已经指向了凌晨两点,但他却没有丝毫睡意。 今天的谈判实在是太顺利了! ----不,谈判本身当然是不顺利的,对方在“对价”方面咬的很死,哪怕自己已经费尽了口舌,但对方却仍然不愿意退让一丝一毫。 但,微妙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他们所纠结的,只有对价本身而已! 也就是说,这次的合作对他们来说,其实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没错,就应该是这样。 本来华夏也不具备建设这样一条高速铁路的能力,与其把项目抓在自己手里,最后做烂掉,为什么不跟川崎重工合作呢? 或者更进一步,他们应该直接把项目完全交出来,换取更多的补偿...... 真不知道这些华夏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似乎能意识到印度市场的重要性,但同时,他们对这里的认知又完全是不足的。 潜力。 这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印度,正巧就是西方社会普遍认同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吧? 那些华夏人沉浸在自己高速发展的幻觉里,却几乎忽略了自己这个强大的邻居...... 想到这里,牧野冰叶不由得有些庆幸。 幸好自己多坚持了几天,要不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很可能就要被错过了。 他拿起电话,不顾现在国内已是凌晨,直接打给了他的上司。 而对方也确实正在等着他的消息。 “我是牧野冰叶。” “是的,完成谈判了。” “很顺利,我绝对能拿下来。” “这些愚蠢的华夏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印度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虽然他们表现得极为不舍,但我能看出来,他们其实是已经决定了要出让项目的。” “没错,他们会退出竞争,前提是我们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回报。” “80%的股份?不,我会要求100%控股,彻底把他们踢出局。” “这样,我们就能独享这个项目的收益了。” “但在对价方面.......也许这需要您在公司内部讨论。” “如果他们有想要的东西,那我们不妨给他们。” “毕竟,任何一种交易的价值,都不可能比得上这条铁路的收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