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9章:诸位,这何曾不是新开始 (第1/3页)
李世民同样情绪激动。 他是非常抵触封王的,非常反感。 他更没想到,民间竟然都是关于此事的议论。 如果没有人引导,李世民是不会相信的,但依旧有这么大的议论,可见人们很关注。 这让李世民感到很大的压力。 压力不是封不封王的事,而是方源得到民间的认可。 就是说方源制造出来的那些东西都很实用,确实是改善了百姓们的生活。 如果方源真的迁移离开大唐,那对大唐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高士廉冷哼一声,这才没有和方源进行争执。 方源冷冷一笑,退回自己的位置。 “封王的事不要再提。” “百姓的议论是百姓的议论,随他去就行。” 李世民深深看了眼方源,随后收回自己的目光。 他下了定论,绝对不会因为封方源为王。 至于如何挽留方源留下,那再想。 “是!” 群臣应是。 朝会继续,讨论其他。 没多时,朝会结束,众人散去。 “方侍郎,是你引导的舆论吗?” 马周走近方源,上下打量着方源。 若不是方源对他帮助那么多,他都不想靠近方源。 封王啊,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怎么敢想? “不是我。” 方源耸耸肩说道。 确实,不是方源,但却是杜妙颜。 现在的所有都是杜妙颜的计划,她的第二步,要让天下百姓觉得方源的功绩足以封王。 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中,关于方源封王的消息不仅没有淡下去,反而议论声更大,支持者更多。 此时,不仅是长安城在议论,几乎是全天下都在议论。 很多人都说,单单是方源推出的水泥就足以封王,更不要说红砖。 它们庇护了无数人的家园,给无数人一个温暖的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时间,以为过些日子热度就会降落下去的李世民等人纷纷坐不住了。 其中,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上书,反对方源封王。 接着,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咬金等人也纷纷上书反对。 只要排得上名的,有点名气的臣子,都纷纷上书反对方源封王。 那奏折堆积如山,都有一个成年人那么高,都是反对方源封王的奏折。 李世民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神色沉着,让人去将太子李治叫过来。 “太子,你知道朕为何叫你过来吗?” 李世民看着奏折,沉声道。 “父皇是想教儿臣治理国家。” 李治看了看李世民,又看了看李世民的目光,朗声道。 “是,也不是。” 李世民收回目光,回到龙椅上坐着。 他随手拿起一份奏折扔向李治,落在李治的跟前。 李治好奇捡起奏折,认真打开阅读里面的内容,神色一变。 “这些都是反对方源封王的。” “父皇想问问你,你对于方源封王怎么看?” “不用急,慢慢想,朕希望你真实回答朕。” 李世民看着李治,沉声道。 这是第一次问太子政治上的东西,算是一种考验。 李治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认真看完他手中的一份奏折。 随即他闭上眼睛,认真思考,时而眉头紧皱。 李世民看着,没有催促,反而有些满意。 凡事三思而后行,能够少错很多事。 而这种重要的事情,更是要慎重考虑。 “回父皇,从私人感情上说,我是支持方源封王的。” “但作为一个太子,作为皇室的成员,我不能同意!” 约莫过了一炷香左右,李治睁开眼睛,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私人感情为何要支持?” 李世民有些意外问道。 “因为方源所做的东西真的改善了民生,他的功绩我觉得足以封王。” 李治郑重道。 他虽然年纪小,但人很聪明。 从民间议论方源封王的事后,他就有所关注。 同时,还整理过,分析过,心中大大佩服方源的付出,觉得可以封王。 但那只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 而自己是太子,方源就不能封王。 否则以方源在民间的生活,自己未来继位危险很大。 哪怕方源没有反的异心,但谁也不想自己睡觉的地方有头雄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