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有远见的榆社县县令  (第3/3页)
文上的内容不同,然后事情可能就黄了。    “刺史大人,您曾说要致富先修路,下官对此感到深深的佩服。”
    “下官曾见过有条偏僻的村庄,因为开通一条小小的山路,就使得村里的百姓富裕了不少。”    “现如今有这么大的一条水泥路,不要说我们辽州三县的百姓慢慢往辽州城发展,就是外面的人也将会吸引不少过来。”    周凯乐奉承道。    见方源准备泡茶,他连忙接替过去。    现在长安城可能还没有普及茶,但是辽州已经普及。    因为茶行的大本营就在辽州城,其他各地是从辽州城发货出去的。    故而现在辽州一城三县的人都知道新茶,也有不少人开始喝茶,其中就包括周凯乐。    “你说的不错,继续说。”    方源点点头道。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方源在开发会上说过。    现如今,随着城北商业街的开业,辽山县的百姓都是来这边赶集的。    据司户统计,这里面还有榆社县的百姓,而且人数还不少,听说是先经过辽山,然后上水泥路到来。    这个年代的马很珍贵,普通百姓没有,出远门需要借助牛车,几乎每条村都会有做牛车的生意,给点钱,然后同一时间来回。    “榆社县也有不少商贩,如果能够在榆社县和辽州城开通一条水泥路,他们来回必定更加频繁,运输货物,人员走动等等,也会方便很多。”    “下官还得知,刺史大人正在开采武东山的煤,如果能够有一条水泥路出现,将这些煤运回辽州城,肯定会方便许多。”    “故而请求刺史大人给榆社县修路,榆社县全体上下数万百姓将会对刺史大人感激涕零!”    周凯乐给方源倒茶,带着讨好说道。    路的作用他有深深的同感,他刚才口中的偏僻村庄,其实就是他出生的地方。    就因为开了一条小小的路,而且还是人为砍掉两边树木走出来的路,以致于他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若是榆社县能够开通一条前往辽州城的水泥路,他相信榆社县的政绩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对自己有大大的好处。    “你说的不错,本官没有理由拒绝你的请求。”    方源沉吟片刻,缓缓道。    周凯乐脸色一喜,就要感谢方源。    他没想到方源竟然这么爽快,直接就同意。    但很明显,方源还没有说完话,他开心得太早了。    “但有一点你没有了解清楚。”    “修建水泥路需要水泥,水泥来自水泥厂。”    “本官可以同意榆社县修路,但却无法替榆社县修路。”    方源品茶,淡然道。    “刺史大人的意思是?”    周凯乐脸上的喜意僵硬住,不确定问道。    实际上,他已经有所猜测,只是想要确认而已。    “就是本官可以允许榆社县修路。”    “但涉及到的水泥钱,人工钱等等是榆社县提供的。”    方源淡然道。    他对周凯乐的远见很满意。    但想要他替榆社县修路那是不可能的。    水泥厂一千六百多张嘴,目前都是方源养着的。    修建辽州城的水泥路已经出了两个月的月俸,不可能为其他县做公益。    “刺史大人说得对。”    “请问修建一条榆社县到辽州城的路,需要多少钱?”    周凯乐嘴角抽搐,讪讪问道。    他失策了,他没想到竟然还要收钱。    毕竟水泥厂就是方源的,方源又是辽州刺史。    榆社县属于辽州的一部分,刺史给下属县修路应该是清理当中。    但方源的意思是要收钱,他就不可能反驳,甚至也不能当场就表示不修路。    “大概几百到上千贯吧。”    “水泥厂不是本官的,你想修路的话本官给你介绍人。”    方源不确定道。    确实是不知道修一条路要多少钱。    现在水泥厂的情况是,原料是水泥厂工人挖掘来的,铺路也是水泥厂工人。    修一条水泥路的整个过程都是水泥厂的工人,方源只要提供每个月的月俸给他们就行。    现在接单外面的工程,得重新考虑这个价钱才行,但这不是方源的工作,交给副厂长刘承安或者红絮青媱她们去算。    “下官明白了,谢谢刺史大人指点。”    “下官要先确定有没有这么多财政才能确定修不修路,请刺史大人稍等一两天时间。”    周凯乐沉吟片刻,沉声道。    几百到上千贯还好,还能够接受。    但榆社县肯定是没有这么多财政支出的。    而且很快就要给州府交税,更不可能随便用钱。    故而周凯乐的想法是,能不能问夫人家要来这笔钱。    毕竟自己刚好就在辽州城里,按理还是得去拜访一下岳丈。    “可。”    方源点点头。    对此并没有意见。    “那下官先行告退!”    周凯乐起身向方源行礼。    在方源点头后离开刺史府。    出了刺史府后,周凯乐冷得哆嗦几下。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两手空空,带来的礼物都留在刺史府了。    原本是打算方源一份,岳丈那里一份,但现在.周凯乐叹息一声,只能空手前往辽山王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