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实名举报  (第2/3页)
部,东面与桄榔村隔山相望,西面与县城接壤。    距松岭镇约41公里,距县城约30公里,村里常住人口有五百多人。    原来的荷塘村,就是城里人的后花园。    因为离县城不远,每到节假日,城里人都往荷塘村跑。    小村四面环山,荷据中央,村绕塘转,屋建池旁,绿树掩映。    整个村子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走进荷塘村仿佛来到世外桃源。    特别是村里那三大荷塘,每至荷的季节,更是美得不可方物,世代下来,荷塘村因荷而得名。    可这二年随着糖厂造纸车间的扩建,荷塘村里的荷塘,再也没有满塘荷叶的景色。    诺大的荷塘里零零星星长着一些泛着黄的荷叶,到荷塘村的城里人越来越少。    车子在村里转了一圈。    几乎家家户户的门窗紧闭,原来每家每户大门敞开,老人孩子在门口的欢声笑语已经荡然无存。    阳经海看着窗外,使劲地收缩鼻子。    “真是废气污染,这样关门关窗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雷响无奈摇头。    “那是村民们最无奈、也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    门窗关紧,至少闻到的气味没有那么浓烈刺鼻!”    阳经海终于无话。    雷响开着车出了村,围着村子绕了一圈。    经过村子的小河,原本清澈见底的小河水渐渐变了颜色。    蚊蝇在河面上成群飞舞。    再往下走,河水浊黑,水草不生。    鱼虾灭迹,蛆虫遍地,恶臭熏天。    河中流淌的似乎已不是河水,而是变了质的黑酱油。    “阳厂长,这就是现在的荷塘村!    村民的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    阳经海一言不发,默默地看着。    车子兜了一圈往桄榔村去。    阳经海奇怪地看着雷响。    “你不回家看看?”    “不回了!我爸妈不让我回,他们说荷塘村污染严重……”    阳经海愣然。    “可他们还住在村里啊,他们就不怕?”    雷响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在想办法让他们离开荷塘村,就担心他们不愿意离开住了一辈子的荷塘村。”    阳经海给出主意。    “想办法在镇里租套房子,把二个老人接出来!”    “这个办法我想过,可他们可能也不愿意。    我爸妈可以离开荷塘村,可那些没有办法离开的,就住着等死?    阳厂长,荷塘村污染那么严重,咱们糖厂处理好排污不是很简单吗?”    阳经海思忖片刻,皱着眉头。    “你怎么就肯定是咱们的造纸车间排的污?”    雷响愣了愣。    “我知道,还有几家私营糖厂。    可咱们造纸车间也是其中一员!”    说话间,车子驰进桄榔村。    刚到村委门口,何道林等几个村委迎了出来。    “阳厂长,您来了!”    何道林哈着腰。    转头看到雷响微笑点头:“雷厂长——”    雷响怔了怔。    他没想到此前还对自己横眉竖眼的何道林,竟然开口叫自己厂长!    “我不是厂长,叫我雷管理员吧。”    看到雷响的倔性又起,阳经海打着圆场。    “提前叫,那可是好兆头!”    何道林顺着台阶下。    “对,提前叫,不成也得叫成!”    雷响眨了眨眼,不再接话。    阳经海问道:“咱们的支书学习还没回来?”    何道林答道:“还没呢,学三个月。”    阳经海哦了声。    又说道:“邱老板电话叫我过来,怎么不见人呢?”    雷响这才知道,今天阳经海为什么这么积极下村到蔗区,原来跟邱大贵有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