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_第336章 废柴逆袭流主角张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6章 废柴逆袭流主角张鲁 (第2/2页)

br>
    直到张绣以南阳为根据地逐渐将自身势力扩大,恰好与张鲁比邻而居,再加上刘晔、鲁肃、诸葛亮等人陆续加入,出于对下一步战略的考虑,张绣这才对张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结果这一了解,张绣才知道张鲁的故事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欲张鲁,必先刘焉。

    实际上也没什么好的。

    刘焉这货虽然跟刘虞同为宗室大臣,但品格却差得太远。

    昔日韩馥、袁绍和山东诸将,以汉帝刘协年幼且被董卓控制为由,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

    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可是忠于汉室,绝无二心。

    反观刘焉,黄巾起义之后不久,身为宗室的他眼见下即将大乱,不想着安汉兴刘,却打起了寻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的主意。

    于是便对汉灵帝提出各州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所以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下。

    汉灵帝是出了名的昏聩,一听连忙啊对对对,就同意了他的提议。

    这种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的政策,就是着名的废史立牧。

    这一建议不但没有能达到初衷,反而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所以刘焉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回刘焉。

    其实一开始他的目标不是益州。

    在提出废史立牧这个建议的时候,他自请交州牧,想着那里高皇帝远,去了以后谁都管不到他。

    结果就在他即将被任命的时候,原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的消息传到了洛阳。

    正巧他听侍中董扶益州有子之气,于是果断改变主意,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自请前往蜀中逮捕郤俭,整饬吏治。

    结果还没等到他来到益州,郄俭已经为黄巾军所杀。

    于是刘焉入益州,对内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

    自此以后,益州民众渐渐只知有益州牧而不知有子。

    至于对外,就要到张鲁了。

    张绣原本只知道张鲁是刘焉的部下,但在诸葛亮等饶解释下才得知这货的来头也不简单。

    他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爷爷则是张道陵。

    对,就是那个世居龙虎山的张师。

    张鲁的父亲也不简单,他叫张衡,是当时和黄巾起义头领张角齐名的道教首领。

    只不过张角传的是太平道,张衡传的是师道。

    由此可见,张鲁是根正苗红的第三代张师。

    按照正常发展,应该是拿了大男主剧本的。

    然而事事难预料,就在张衡死后不久,师道教权便落入了一个名叫张修的人手郑

    张鲁这个道三代反而被赶出了师道核心管理层。

    张修此人同样也不简单。

    中平元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张修便趁着这个时候将师道改为为五斗米道,暗中响应张角的起义。

    所谓五道米教,就是指张修替人治病的时候,愈者要给他五斗米。

    自那以后张修便自号为五斗米师,在巴蜀、汉中一带活动,名声越来越响亮。

    那么这时肯定有人要问了,张鲁这个张衡的好大儿,张道陵的嫡孙去了哪儿了?

    这其中的原因便是贾诩、诸葛亮等人亦是不晓,还是于吉来到江夏以后在钓鱼时告诉张绣的。

    张鲁虽然是使道嫡传,但却是一个废材。

    确切地,是一个陨落的才。

    曾经的张鲁资质卓绝,四岁修行,十岁便修至炼气九层,十一岁成功筑基,一跃成为道家百年之内最年轻的修行者。

    但在那之后又连续三年功力倒退,保持在炼气三段,从此逐渐沦为遭人白眼的废柴。

    正因如此,他才会被张修抢了师道的教权。

    只有张绣自己知道,当时他听于吉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忍得有多难受。

    毕竟这槽点未免也有些太多了!

    原本张绣以为张鲁会像那一位一样,走出一条废材逆袭之路。

    结果张鲁走是走了,但用的方法却跟想象中不大一样。

    张鲁的母亲长相美丽,加上也懂一些道术,因而和刘焉家有往来。

    刘焉在她的睡服下,便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早就被他收编为别部司马张修一起进攻汉中郡,袭杀了汉中太守苏固。

    到此为止,刘焉跟张鲁还是合作关系。

    当然,张鲁是处于弱势的那一方。

    但接下来,张鲁便上演了一出废柴男主逆袭的大好戏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