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临碣石观沧海横流  (第1/2页)
    《天龙八部》里面有个天天梦想复国的青蛙王子叫慕容复,复就是不忘复国的提示,而他的故国就是燕。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总是被灭掉,又总是能倔强地复国,真是打不死的小强。    燕,国姓慕容,属慕容鲜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北山》。    从西周的帝王开始,就有了四海之内尽归我属的欲望。    曹cao不是帝王,胜似帝王。    曹cao不愧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篇壮丽,气势恢宏。    征乌桓,班师回朝的路上,路过碣石,写下了《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大兴安岭起源的游牧民族东胡在蒙古草原上游弋了一千三百年,他们流浪的使命即将结束,因为他们收留了曹cao的敌人,袁绍的儿子袁尚。    联合乌桓打败公孙瓒的袁绍,在官渡之战败于曹cao,被气死了。    袁绍死后,袁尚跑到辽西投奔了乌桓。    乌桓不知死活地给袁尚充当了保护伞。    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灭掉袁绍后,乘胜追击,杀了他的儿子斩草除根,是防止敌人卷土重来,疯狂报复的必要手段。    兴盛时期的匈奴,在草原上就是一群狼,而其他的部落和民族,只能是羊,一群群被狼追逐,扑捉,最终落入狼口的羊。    直到汉朝的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发挥了极其强悍的武力,把匈奴赶出了草原,赶进了大漠,再也不敢来sao扰和进犯。    汉朝的军力太强大了。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这句话不是表决心,而是汇报战果。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是对印反击战一场战斗结束后孤胆英雄庞国兴说的一句话,也是汇报战果。    庞国兴带领三个战友猛打猛冲,直插敌后,干掉了敌人一个炮兵营。    对敌人的反抗,他很不满意。    这就是军魂,虽远必诛!    焉支山中有一种名叫“红蓝草”的植物,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匈奴女子用这种花瓣的粉末混合油脂涂抹面颊,洗去后会使因风吹日晒稍显粗糙的皮肤立时生动红润起来。    失去畜牧基地,还可以找到新的牧场,匈奴女人不会伤感过重。但失去焉支山,她们就无法在大漠风沙中保持姣好的面容了。    汉将军霍去病在河西走廊的空前胜利,给了匈奴最沉重的打击。    于是,匈奴妇女传唱着一首哀怨的歌:    “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匈奴之所以凶残是因为他们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他们生活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不足四百毫米,粮食作物不能生长,只能靠游牧来生存。    但是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连牧草也长得不够肥壮,牛羊不够吃啊。    到了秋天,他们没有足够过冬的粮食就会冻死饿死,所以只能赶在农民秋收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