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目标,卡罗诺夫 (第1/2页)
<\/b>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孙德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动不动就体罚士兵的鲁莽汉子。为了彻底消除盟友内心的紧张,他决定跟对方多聊几句。 “崔同志,以你们北边的工业基础和当前的战役规模,部队里应该诞生了不少装甲王牌吧。” “我之前听黄局长说,你曾经是一个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员,旗下甚至还包含了两个坦克旅。你的部队里,有没有什么特别利害的坦克手?” 听到装甲王牌四个字后,老崔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闪过一丝尴尬,但又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了自己的表情。 来民国这么久,他别的本事没练出来,唯独养气的功夫倒是学了个七七八八。 不就是被盟友提到冬季战争了吗,多大点事。自己马上就要带着大功回国,以前的事有什么不能提得。 刚刚尴尬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现阶段的北边,根本不重视坦克手的战绩。就连大部分基层指战员,也不会去刻意地记录毁伤数据。 至于装甲王牌? 别闹,当前北边可没有这个概念。你就算是去问老朱,他估计也得支支吾吾解释好半天。 当然了,同为盟军的带英、阿丑两国也没有类似的称号。毕竟装甲王牌是德三最先用出的宣传手段,偷学不是给自家大统领上眼药吗? 不过输人不输阵,没有装甲王牌不代表没有精英车组。 听到孙德胜的询问后,老崔灵机一动还真想到了一名猛将。 “孙连长,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只是一名步兵指挥官。关于装甲部队的构建及其战术,我也只能算是略知一二。” “不过有一名上尉,我相信你肯定会感兴趣。” “他的名字叫做卡罗诺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和他车组至少有二十辆以上的战绩。” 老崔口中的这位卡罗诺夫,是北边在二战期间的一名精锐坦克车长。在后世某款被戏称为血条世界的游戏中,甚至还有以他命名的勋章。 这位猛人,在冬季战争中首次展露自己的天赋。 当自己集团军主力被芬兰人按在雪地里折磨时,他已经带着自己的坦克排从边境向前猛推了八十多公里。 在摧毁敌军数辆坦克的同时,还一举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 卫国战争时期,他和他的车组开着一辆崭新出厂的kv重型坦克,用掐头去尾吃中间的经典战术,一打二十二且全歼敌人。 虽然白板三级车进五级房打炸鱼的kv,优秀的分房机制出了很大的力。 但战争这事哪有那么多如果,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遇到装备比自己好的对手呢? 此话一出,孙德胜立马眼冒金光。其兴奋的程度,丝毫不弱于方子翼第一次听到鲁德尔的名字。 以蝉式坦克的性能来说,打九五轻战和九七式中坦绝对够用。就算未来日军有了火力更强大装甲更厚的新式装备,自家的空降坦克必然也会迎来一波升级。 20~30辆的击毁,自己车组完全有可能达成。 大不了就打闷棍搞偷袭呗,只要能打赢战斗干掉敌人,节cao和荣耀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其实这就跟某血条世界里的情况一样,人家官方宣传的是钢铁洪流,万坦奔腾,激情热血。实际是蹲坑黑枪,龟缩耗时,血压飙升。 真正的王牌,都是猥琐的老阴比。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都得是本子能保持军事工业产能。毕竟总部可是有一个坦克团,未来大概率会无限制扩编。 天上还有一个师的大杀星,这些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哎,rou不够分啊。 片刻后,孙德胜捏了捏自己的眉心,顺势清空了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十分感谢你,崔同志。刚刚的情报,对于整个战斗机动连来说十分重要,它让我们有了追赶与奋斗的目标。”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路上我会跟你分享一些蝉式坦克的使用心得,尽可能地帮你完善递交给上级的报告。” 对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局,老崔自然是十分满意。 孙德胜提到的东西,在回国以后都会成为自己戴罪立功或者晋升的资本。仅仅只是提供一个名字和尚未确定的战绩,这波血赚。 只能说,老崔还是太低估了中国人永争第一的心里。 就像是黄河想赶在杜立特之前行动,方子翼想在总战绩上超过鲁德尔一样,孙德胜也想在世界军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要是在起步阶段选错了目标,那之后的行动中必然伴随着焦虑与内耗。 毕竟,二战时期装甲部队战绩的水分可太大了。 先看看德三,整场二战打完以后足足有七个车组有着120 的逆天击毁记录,偏弱一点的100 也有十几个,击毁大几十更是普遍现象。 你要是击毁数小于二十,根本连上榜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感觉,就像是高卢鸡的歼敌一亿虎踞北。肥要是不看结局,还以为是轴心赢了二战。 造成如此想象的原因也很简单,德三的装甲部队为了配合宣传,经常把整个团队的击杀数字算到某个车组的头上,力求神话出一个无比精锐的雅利安超人。 当然了,特殊时期也会算在所有人的身上,战后人人有奖章,点亮断腿也得有分啊。 再加上独特的战绩继承体系,想不造就出100 的战绩都难。 丑国就更是离谱,直接在战后推出了拉斐特普尔。据说哦,这人在战争期间干掉了258辆装甲车和坦克。 至于真实性? 反正我是胜利者,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所以仔细想想,还是北边的数据比较靠谱。毕竟他们的头牌只有52的击毁数,个位数的战绩都能进总榜前100。 光看这份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