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逃出升天 (第1/1页)
吴少岳骑着马快速向大牢方向前进。 来到大牢,也没人敢阻拦吴少岳。 吴少岳走到高要的面前道: “我爹现在就认为吕素是被吕公藏了起来。” “不交出吕素他不会放你出去。” 高要眉头一皱。 “你爹怎么知道吕素被藏了起来?” 吴少岳道: “我爹猜的,不交出吕素他是万万不可能放了你。” 高要道: “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吕公会想办法救我出去的,你不必担心。” 吴少岳一脸忧愁道: “吕公派人给我爹送了不少钱,我爹依旧没有放你的打算。” 高要思索片刻后,道: “你赶紧去吕府把这件事告诉吕公,他应该有办法的。” 吴少岳立即赶往吕府。 见到吕公吴少岳直接表明来意,告诉了他爹的意思。 吕公脸色变了变,然后交代仆人去办了件事。 … 行刑的这天来临了,刘邦被押到了刑场。 刑场到处都是老百姓围观,时不时的还对着刘邦指指点点。 吴正在坐在上方大吼一声,行刑。 刽子手拿出自己的装酒的东西,往嘴里倒了一口,喷在刀口上。 挥舞着大刀看向刘邦的脖子。 咻咻咻。 刽子手倒在了地上,被箭死了。 吴正看着远处骑着马过来的十几人,大声道: “都给我上,杀了这些人。” 士兵们一拥而上,这些骑着马的人扔出分别扔出一个钩子有的勾住了刘邦的大腿。 有的勾住了衣服,有的没勾住。 这些人便调转马头,拖着刘邦就往城外疾驰。 这些人逃跑的路上一路畅通。 并么有遇到阻力。 就连看城门的士兵都不在。 这些人轻松逃脱。 吴正大怒一巴掌抽在自己身后的一个人的脸上。 “你们怎么这么废物?这么多人也能让别人跑了?” “都是猪吗?” “楞在这里做什么,这里有劫匪给你们抓?” 士兵们赶紧去追救出刘邦的那伙劫匪。 这一场面让老百姓们懵逼了,他们从未想过会发生这种事情。 竟然有人敢光天化日之下劫法场。 老百姓们纷纷道: “是谁救走了刘季?难不成他还有同伙?” “莫非劫亲的主谋不是刘季,而是其他人?” “很有可能!” “怪不得刘季敢做出这种事,原来他不是一个人。” 老百姓的话吴正听到了耳里,也怀疑刘邦到底是不是背后有人。 一时间刘邦被人救走的事情,沛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有人都在谈论刘邦到底是谁救走的。 吴正非常生气的来到了县衙。 告诉了萧何刘季被人救走了的消息。 萧何面无表情道: “哦?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吴正摇了摇头,一掌拍在了桌子上。 “暂时还没有查出来是谁。” “那伙人头上都戴了个东西,看不到长相。” 萧何脸色十分的凝重,但心里还是有点小高兴的。 毕竟刘邦逃了。 他也不想看到刘邦死在刑场上,好歹也是多年朋友。 吴正看着萧何道: “你可有良策?” 萧何道: “多派人巡逻,有陌生人进沛县严格审查。” 吴正点了点头,把这件事交给了萧何。 萧何马上就去落实。 … 曹参来到大牢,走到夏侯婴的牢房前,让狱卒打开牢门。 “出来吧!你可以离开了。” 夏侯婴眼睛通红道: “你这个刽子手,刘季已经死了,你把我也杀了吧,我也不想活了。” 曹参道: “你真的想死?” “我得再告诉你个消息,刘季并没有死,被一伙儿神秘人给救了。” 高要走到曹参面前道: “你说的是真的?” “这怎么可能?谁会来救刘季?” 曹参淡淡道: “刘季确实是被人救走了。” 高要非常的难受,感觉自己的胸口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坐在了地上。 他想不通谁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刘季。 曹参非常疑惑的看着高要,他不明白高要为什么听到刘季被人救走的消息会变成这样。 夏侯渊惊呼道: “你是说刘季没死?被人救走了?” 曹参点了点头。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随便找个人问问。” 夏侯婴大笑着离开了监狱。 来到大街上夏侯婴遇到人就问。 “刘季是不是被人救走了?” 不少人把夏侯婴当成了神经病。 夏侯婴的行为也被不远处的几个眼神犀利的黑衣人盯上了。 而他自己并不清楚这些。 同一时间又有另一则消息传出:吴正收了吕公的钱却不替吕公办事。 由于刘邦没有死,老百姓们对吴正本就不满。 这条爆炸性的消息传出来老百姓们更加的对吴正不满。 吕公经常施粥,让不少没饭吃的百姓能够喝上一口粥,不被饿死。 百姓自然对吕公有好感。 不过半天的发酵时间,老百姓们再一次的围堵住了县衙。 吴正赶紧找到萧何商量对策。 萧何道: “大人,为今之计只能是释放高要,不然百姓们不会离开的。” 吴正照办。 高要被释放了,老百姓们也离开了县衙。 吴正的脸上却是阴沉的可怕。 身为堂堂县令被百姓们要挟,这让他颜面无光。 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处置这些老百姓。 也只能就这么算了。 高要回到吕府。 吕公替他接风洗尘。 看到高要完完整整的回来了,吕雉也是非常的兴奋。 易小川也挺高兴的,不过他不是因为高要被释放了。 而是因为刘邦被人救走了高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众人吃饱喝足便各自离去。 易小川跟在高要的身后。 “什么时候出发去燕地?” 高要道: “此事不着急。” “刘邦已经离开了沛县,你还怕什么?” “我想杀他都没机会了。” 易小川道: “我只不过是快点找到回家的路,这一点都不好。” 沛县乃是刘邦根基,肯定会再次回来的。 易小川害怕自己还没找到回家的路刘邦再次回到沛县的时候,被高要杀了。 这会让他崩溃的,所以他才催促高要前去燕地。 对于历史会不会自动修正,易小川不清楚,他也不想冒险。 在他看来杀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就会改变历史,杀了那些不重要的人就不会改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