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艮山 (第1/1页)
一队作为使者的士兵,打着白旗乘车沿着对方的来路迎了过去。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对方装甲部队的前锋中,一位戴着狗皮帽子的军官接见了国防军的使者。双方经过一番交谈过后,军官把情况向他的上级进行了汇报,于是设立一条通讯线路让两方高层直接对话就势在必行了。 四座通讯塔被紧急组装了起来,双方各两个,而且为了抢时间,双方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直升机直接运送组件的方式。 通讯接通之后,双方的高层互相之间就相当于面对面了。 “你是?孙诗雨?”没想到对方第一句说的竟是这个。 “张天目。”孙星宇也一眼就认出了对面的人。 “抱歉,是孙星宇啊,你留长头发之后和你meimei确实一模一样。”孙星宇一开口,张天目就知道自己认错人了。 “没想到竟然是你。”封以国在旁边说道。 “你是封。。封以国。”张天目之前也和封以国接触过,倒是有些印象。 “对,封以国。” 都是自己人,可谓虚惊一场。张天目立刻乘坐直升机赶了过来,而孙星宇这边也立刻通知水悦风华、赵章程过来,寒冰也把天上的“雷霆弩”降了下来。 张天目,夏洲工程院材料与机械学最年轻的院士,传承文明计划,传承者,艮山。 战前都是夏洲科学界的顶尖人物,孙星宇和张天目自然是认识的。但由于研究方向交集的少,所以并不是特别熟。倒是meimei孙诗雨,在研究“燧火”小型聚变反应堆的时候,与张天目就材料方面进行过合作。 孙星宇和meimei长得一模一样,就算戴了多功能眼镜,但第一眼张天目也以为是孙诗雨呢,就认错了人。 临时搭建的营房里,幸存的传承者们第一次齐聚。离火:孙星宇,巽风:司徒寒冰,震雷:封以国,兑泽:水悦风华,坎水:赵章程(代),艮山:张天目。 众人在一起,听张天目讲述了他的经历。 核战过去多年后,张天目所在的避难所主控电脑发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就依照程序唤醒了他。苏醒后的他带着预留的机关人护卫,很轻易的就接管了最近的聚居地。 他的避难所里可是存有大量的机械机床,组织聚居地的人收集废旧钢铁,重新融了之后造枪造炮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当然还有更主要的制造各种农业机械,东北地区很适合机械化耕种,手里有了粮食,四周的其他聚居地自然望风而投。 然后就是打井采油,提炼柴油,制造柴油机,生产车辆坦克。张天目充分发挥了自身机械方面的优势,仿制并改进了五九式坦克和六三式履带装甲车。这两款重型装备容易生产,cao作也简单,即便遇到个别聚居地有九九式坦克等战前装备,也能依靠数量取胜。 接着就是攻打其他中型聚居地,迁移人口,他的势力滚雪球般发展的越来越快。待得有一定实力了,便可以攻打大型城市了。 最终张天目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把三十五万多人口集中到了沈市、长市、哈市三个城市。 这次他带来的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两年里慢慢攒下来的。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装备了,生产起来那还不易如反掌么。 对于首都的情况,他自然是提前派人来侦查过的,但那也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孙星宇接收首都是三个月前,因此张天目并不知道这后来巨大的变化。 可是调查局和情报局派去的情报员被张天目发现后,反倒是让他知道了首都已经被一个自称西南的势力占领了。也不是这两家情报部门的人员不小心,可面对一位传承者建立的势力,想要发现他们可是在是太容易了,毕竟战前各种防渗透的方法数不胜数,毕竟这个末世往来的商队人员可不多见。 于是张天目在稳定了后方之后,便带着所有的装甲部队南下首都了,想趁着对方立足未稳,发起攻击。 结果双方一见面,发现竟然是故人。 孙星宇也向张天目介绍了这几年来,西南的发展情况。在得知了孙星宇等人已经收复了大半的国土之后,张天目自然是非常高兴。他和水悦风华属于同一类人,有能力,有责任,为了夏洲的传承可以去牺牲,但如果捡现成的,也更好,毕竟他们喜欢研究更多于行政。 既然都是自己人,那事情就好办了,两方势力合二为一就是了。还是那句话,对于夏洲十几亿人里选出的几位传承者,如果还做不到大义为先的话,那又何必要这“传承文明计划”呢。 张天目带来的装甲部队,就地整编入国防军。安排施工人员修复道路,修建通讯塔。由于之前东北已经有了自己的通讯塔网络,因此只要把他们加入到全国网就行了。 各级行政人员的安排和工厂物资的统筹,则全部由寒冰负责。张天目避难所里的机械设备,极大的提供了高端零部件的生产效率,让寒冰能把3D打印的产能向芯片生产线倾斜。两方结合之后,原本需要一年的芯片生产线,半年就能建成。 广袤的国土上,有众多的避难所,一些被废弃的,其他设施破损的,其中的核心反应堆整体被拆开迁移到城市内,经过修复,根据城市大小安装数台,再配合太阳能电站、水电站等,就可以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 虽然说张天目作为传承者,白正飞的调查局和戴恒的情报局在他手里吃个亏,倒也并不意外。 但这也不能作为两人失职的借口,依律自然该处罚的。职务倒是没变,可爵位却是直接没了,这可以算是重罚了。随着《九州功勋法》的严格执行,封爵可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从张天目口中得知,他整合了东北之后,自是派人前往高丽半岛进行了探查。据回来的人汇报说,由于海平面上升,整个半岛缩小了一半。至于幸存者,或许有吧,但是探查队却是没有看到。 对于北方的毛熊国,他也派人去探查过,离得近的几个战前城市的原址可是没有发现人的。再远就没有去,因为不值得浪费人力物力了。 经过众人商议,决定利用一年的时间,把曾为夏洲的土地全部收复,对现有的各项制度进行调整,对人口物资进行整合,然后,建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