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章 鬼才来投,知己之谈  (第1/1页)
    众人又聊了一阵,天色将晚的时分才各自分开。    不过,在丁野三人告辞之后,荀彧和郭嘉还没有离开。    他们一起,送别丁野之后,还在门口看着丁野的马车离去。    然后陈家的一位奴仆说道:“少主,那赶车的汉子好生厉害,后院那五百斤的磨盘要换个位置,小人等搬不动,他见到了,便主动帮我们搬开了。”    “一个车夫,竟然也有如此神力?”陈群震惊。    荀彧和郭嘉二人,也纷纷咂舌。    看样子,这个车夫十有八九,是位异人了。    车夫。    一般来说,都是府里的下人。    哪怕荀氏这样的高门大姓,也不可能委屈一位异人,当个车夫啊!    可是,丁野却能让这样一个异人,心甘情愿的为他赶马拉车。    “并州刺史,有儿如此,丁氏一族,未来可期啊!”陈群感慨着。    荀彧和郭嘉心里,肯定也能看得出来。    于是在回去的路上,郭嘉就对荀彧说道:“文若先生,我打算今夜就留在许县,稍后便去见丁公子,你可一起去?”    “奉孝,你……决定了吗?”荀彧自然明白郭嘉这番表态,是代表什么意思了。    郭嘉点头道:“我意已决。与丁公子相交,如饮山泉。再看他两位徒弟,虽然我与那周郎有些误会,可是后来周郎却待我以礼,风度不凡,未来必成大器。而诸葛亮虽然年仅八岁,但是和我们坐在一起交谈,却丝毫不像孩童。再看看丁公子的车夫!文若,难道你不认为,这位丁公子乃当世奇人吗?”    “确实如此。”    荀彧点头赞同着,却又说道:“只不过,我家中对于是否离开颍阴,还没有定论,今夜怕是不能与你同行了。”    郭嘉闻言,有些失望。    他当然知道,荀彧这样说只是出于情商。    实际上他的意思,就是还不想这么快,给自己找老板。    毕竟,人家可是高门望族。    但郭嘉和他比不了。    荀彧可以不急,陈群也可以再看看。    而郭嘉却知道,如果他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将来天下一乱,他的父母和哥哥,整个家庭,一介寒门,很容易就被湮灭在那股洪流之中。    覆巢之下无完卵!    所以,郭嘉还是坚定了心思。    “人生得一明主足以,士为知己者死,丁公子便是我郭奉孝认定的那个人……文若,请恕奉孝,不能继续留下来,与君相伴了!”郭嘉在城门口停下了脚步。    然后,正式和荀彧告别。    荀彧回过头来,也对郭嘉拱手。    然后,他掉头就走。    俩人都一样。    一个走得坚决。    一个留得坚决。    郭嘉站在原地,看着荀彧的背影久久不语。    其实,他很了解荀彧。    有许多话,现在还说不出来而已。    突然,郭嘉感觉自己的肩膀一沉,被人拍了拍。    回头一看,却欣喜道:“周郎,你为何在此?”    周瑜笑道:“是师父让我来接你的,知道你肯定会留下来,就干脆让你一道前往客栈吃饭,省得麻烦。”    “公子他……哦,周郎快请带路!”郭嘉很高兴。    他的心思,被丁野看出来了。    这才是知己啊!    没走两步,诸葛亮从一旁蹦了出来,还笑道:“好一个郭奉孝,好一个士为知己者死,先生这是打算为我师父效命了吗?”    见诸葛亮打趣,郭嘉不免好奇。    他目测了一下,诸葛亮藏身的地方,距离城门还有至少三百步的距离……    “这么远,你是如何听到我说话的?”郭嘉惊讶,见到周瑜和诸葛亮都笑而不语,他才反应过来,笑道:“我倒是忘记了你乃术士,奇门遁甲,想听到我和文若的谈话,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啊,以后离他远点。”    周瑜虽然才十四岁,可身高已经快要赶上比他大五岁的郭嘉了,起码能伸手抱住郭嘉的肩膀,继续打趣诸葛亮:“小心以后和我这师弟在一起,你什么秘密都被他给听去了。”    “哼!”    诸葛亮不满道:“师兄乱讲,我又不是常用此术。再说了,我也不喜欢听别人的秘密!怕是师兄你才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吧?”    “我哪有?”周瑜一本正经。    “那你为何,一直央求我将听风吟教给你?”诸葛亮反问。    然后周瑜就沉默了。    郭嘉见了哈哈一笑,对诸葛亮伸出大拇指道:“孔明,真乃小大人也!”    意思他年龄小,但却能当个大人了。    这是夸奖。    反倒是周瑜,居然看着好像比八岁的诸葛亮,还要浮躁一些。    当然,这个浮躁,是指心性。    实际上这三个人如果论礼,周瑜绝对是其中翘楚。    太尉的孙子,又是太尉是儿子,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到了客栈,丁野这边已经准备好了酒rou,四个人关起门来吃,一边吃还一边聊天,郭嘉坦诚地说道:“公子,此番我欲投效,不过家人暂时不前往河内,可否?”    “无妨。”丁野点头,甚至都不问原因。    这让郭嘉有些感动,直接说道:“家母体弱,天将大雪,实在不能远行。”    “师父,奉孝还说,要对师父士为知己者死呢!”诸葛亮马上开口。    “哦?”丁野的目光看向了郭嘉。    “确有此事。”郭嘉不好意思地承认了。    “哈哈……”    丁野大笑两声,然后摇头,伸出手拉着郭嘉的手臂道:“奉孝有古人高风亮节的作风,不过我却很不喜欢这个死字!既然是知己,又怎么舍得呢?倒不如换个说法……”    “怎么说?”郭嘉看了过来。    周瑜和诸葛亮也很好奇。    丁野的目光看向了三人,然后郑重地说道:“应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当世以同怀视之。”    三人闻言,都有些错愕。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知己就足够了,今生今世都应该像一母所生的同胞那样互相对待。    丁野的意思很明了。    他可不要什么人,为他而送死。    他想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能彼此以兄弟相待。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一番话,无疑很触动人。    起码比刘备忽悠关羽、张飞的话,要得人心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