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18 李自成之死 (第1/2页)
,明末最强族长 第218章 “鹏飞,姓李的,跑到哪里了?”李定国开口问道。 刘鹏飞马上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了出来, 陆长乐闻言,直接扭头问一旁的猎头:“老于叔,你觉得如何?” 谢半城家大业大, 不仅有自己的护院队,还有狩猎队, 通城周边大山多, 防止野兽下山祸害庄稼, 农闲时,还要进山狩猎山珍给供谢家食用, 狩猎队的猎头,就是绰号老于头的于贵。 老于头想了一下,很肯定地说:“飞哥儿说贼人有马,马背上还有很多行李,他们十有八九走神风架那条路,别的路不方便行马。” “他们走了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有小路吗?” “有”老于头早就猜到这位新姑爷会问这个问题,很快答道:“青木寨后面有一条羊肠小路,是当地采药人进山采药用的,仅能容一个人勉强通过,抄这条路,可以在神风架处截住他们。” 李定国想也不想,马上说:“就抄小路,老于叔,辛苦你前面带路。” 这一次,李定国志在必得。 老于头连忙应了一声不辛苦, 骑着一头大青骡在前面带路。 队伍有马,但是他骑不习惯。 九宫山位于湖北通城内, 横亘鄂赣边陲的幕阜山脉中段,鄂赣两省交界处, 面积196平方公里,雄奇险峻,景色迷人, 南宋淳熙年间, 御制道派创始人张道清手持皇帝圣旨, 在九宫山兴坛设教,建起三宫十二院, 使九宫山成为全国五大道教名山之一, 很多信奉道教的人,喜欢到这里朝圣, 对李自成来说, 进九宫山, 不是朝圣,也不是求一段仙缘, 而是逃命。 李自成都记不起,自己多久没有这般狼狈了, 从京城撤出后,本想找个地方休养生息, 没想到多尔衮、吴三桂他们, 吃了称铊铁了心,死追着不放, 那些人,火器犀利、骑兵勇猛, 特别是那些多尔衮的八旗骑兵, 纪律严明又悍不要命,李自成多次组织人马阻击, 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 昔日打下的地盘,一个个被抢走, 一退再退,走投无路之下, 准备钻入大山中,暂避一下风头。 看着满脸惊惶、士气低落的部下, 李自成内心很难受。 初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 惩罚贪官,开仓济民,赞声如潮,何其风光; 占领皇宫,夜宿龙床,左拥右拥,何其快活; 进京城时有多风光, 逃出京城时就有多狼狈, 李自成记得很清楚,出京城时, 有人在城墙上放了一挂鞭炮,大叫送瘟神, 为什么百姓变得那么讨厌自己, 是默许刘宗敏不分好坏追赃助饷? 还是对士兵随便找个理由,到处抢砸百姓、欺凌民女没有约束? 京城成了李自成一个分水岭, 进京城前,很多百姓唱着歌迎接自己, 进了京城后,慢慢变得离心离德, 特别是这次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追杀, 没人通风报信, 没人主动送食带路, 一些乡绅还组织民团,暗中偷袭, 这一路不仅没有恢复元气、重振旗鼓, 人也越来越少, 进山时, 李自成让田见秀清点了一下人数, 只有区区四百一十七人。 李自成听后,沉默了好一会没说话, 最风光的时候,麾下的将士加上占领地盘的百姓, 少说也有几百万人众, 跟那时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好在,李自成还没有灰心, 人数虽少,但自己还有一百多驮京城弄来的财货, 其中不少是从皇宫、官员家里搜来不少价值连城的珍宝, 只要熬过这一关,卷土重来没问题。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就在李自成想着怎么重回巅峰时, 后面突然传来打骂声,好像有人在打架, 动静还不小, 李自成皱了一下眉头,开口问道:“走,去看看什么事,都什么时候了,还闹?” 当李自成看到两个打架的人时, 眉头皱得更紧了。 打架的,是刘宗敏和袁宗第, 都是李自成身边最信任、也是最得力的助手。 刘宗敏是汝候,左营制将军, 袁宗第是绵候,右营制将军, 堪称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两人在地上扭打成一团,边打边相互谩骂: “袁宗第,你这个天杀的贼贱才,打了败仗,还敢在你刘爷面前耍威风” “呸,刘宗敏,都是你这个sao精yin妇娼根,不是你动了吴三桂的小妾,我们何以落到这田地” “滚,你也不是抢了尚书家的儿媳妇吗” “老子宰了她全家,没有后顾之忧,你呢?要不然吴三桂那贼娃子,会追得这么狠?” “大伙都快活了,还说这些作堪,那个陈圆圆,皇上也宠幸了,有本事你去跟他说啊” 看到两人越说越不像话, 有点像老猫烧须的李自成再也忍不住了, 大声喝道:“住手!” 刘宗敏和袁宗第看到是李自成, 不敢争辩,连忙站起来, 像两个做错的孩子一样,不敢看李自成的目光。 李自成叹了一口气,开口劝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