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2 战况惨烈 (第1/2页)
练过武的人械斗,情况更加惨烈。 不到一柱香的功夫,目测死伤已经过百。 有妇人、孩子在人群中看到自家丈夫或父亲受伤倒地,忍不住大声哭喊起来。 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看到自家老子被打倒,红着眼,拿着木刀就想冲下去替老子报仇。 好在旁边一个老妇人死死扯住。 现场有些乱,二叔公回过头瞪了众人一眼,用吵哑的声音吼道:“嚎什么,姓陆的还没死绝,憋住这口气,等把姓杨的都干绝了,再吼出来。” 二叔公辈份高,还是族老,他吼一声,现场马上静了下来。 妇人孩子都合上嘴巴,不少人偷偷拭去眼角的泪花。 看到众人静下来,二叔公点点头,面无表情地说:“要是情况紧急,男的先上,老的、伤的,只要还能动,都给我上去干,男的死绝了,婆娘们再上,今天就是姓陆的死剩一个人,也不能让姓杨的骑在头上作威作福。” 陆长乐低头着脚,脸有些发烫, 这个二叔公,动员就动员,盯着自己干什么, 好歹自己现在也是伤员, 刚到大明还没回过神,糊里糊涂就让人拉到山坡上, 想表现也没机会。 “是,二叔公”老人、妇人还有孩子,一个个红着眼大声应道。 谈判前,村里的青壮在陆氏的墓地挖了几十口坑,决心极大。 一群老弱病残,竟然迸发出军队死战的气势,连陆长乐也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一幕,怎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想起了,看过一篇纪实,当年戚继光奉命练兵剿倭,经过义乌时,目睹义乌土著宗族与矿工大械斗,义乌人打架非常强悍,老子死了儿子上,儿子死了孙子上,那种悍不畏死、打架不要命的场面深深震憾了戚继光,于是他以义乌兵为班底组建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一度嚣张的倭寇,在戚家军的雷霆打击下,灰飞烟灭。 后世很多学者开玩笑地说,族斗改变了华夏的历史。 记忆中,陆杨两族最近大型族斗发生在四年前,也就是崇祯十年,那次规模更大,两族纠集了族丁超过六千人,打了三天三夜才散,那一场械斗两族光是死亡的就有近八百人,轻伤重伤超过三千,连福建巡抚沈犹龙都惊动。 伤亡这么大,还打了三天三夜,放在后世很难想像, 族斗在古代不少见,很多时候官府都是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 古代科技落后,消息不通,衙役出行靠两条腿,很多时候得消息赶到,械斗早就打完,人都跑光了。 小型的械斗伤害不大,传出去对地方官员的政绩有影响, 大型的地方官府那点人也镇压不了,需要向上级调兵增援。 异地调兵很敏感,需要走多个流程,层层上报, 等人员调集完毕,说不定人都早散去,械斗现场也收拾干净,几个为首的往山里一钻,官府也难办。 特别是明末,朝廷精力主要放在建虏和剿乱上,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郑芝龙掌控福建后,海盗出身的他,对私斗、械斗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只要按时纳税、不造反就好。 看到下面那些打架不要命的人,陆长乐又是震憾,又是可惜。 要是把这些狠劲放在建虏身上,哪里轮到他们在大明放肆。 可惜自己阻止不了。 陆长乐犹豫一下,咬了咬牙,转身对二叔公说:“二叔公,给我一把刀,我去跟姓杨的拼了。” 受了伤,干架时自己机灵点,躲在后面敲黑棍,谁也不好指责自己, 必要时还可以装死。 想要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有担当,不能再怂了, 富贵险中求,这点场面也不敢上,还想大事那是扯淡,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 二叔公先是楞了一下,回过神,一脸欣慰地说:“好,好后生,不愧是我福州陆氏的子弟,乐哥儿,别急,还不到时候。” 还以为这小子贪生怕死,诈伤不敢上场,没想到他主动请缨,看来是误会他了。 陆长乐抢过一根棍子,一脸悲愤地说:“看着兄弟手足在流血,我不能在这里等着,就是死,也不能让外人欺负我们陆氏一族。” 没同意? 陆长乐心里暗喜,脸上不敢表现出来,还坚持要上场。 只嚷一下,显得自己意愿不够强烈。 不知是伤口没包扎好,还是动作大扯到伤口, 一滴殷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