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花钱如流水 (第1/2页)
卫氏东苑。 邻着银月湖的一个小院里,家主卫暠正在树下独酌垂钓。 这是他的日常了,每日用过午膳总要来这里小憩片刻,全当是修身养性。 卫宫走进来的时候,隐约能够听到卫暠的鼾声,浮在水面上的浮标正上下浮动着。 卫宫放慢了脚步,慢慢走到卫暠身后,本不想打扰义父休息的,不料那水中鱼儿挣扎太过,扯动了卫暠手中的竹竿,惊醒了睡梦中的卫暠。 醒来的卫暠察觉身后有人,悠悠说道:“是文叔啊,何事?” 卫宫恭敬的抱拳一礼,将手中木匣子还有书信放到卫暠跟前的小矮桌上。 他说道:“义父,这是仲道遣人送来的,来人还带了一句口讯,需要亲口与你说。” 卫暠一听是二儿子来信,急忙伸手去拿书信,而后说道:“速速将人来带,琤儿在外多日,也不知道身子骨可还受得了,也真是苦了他了。” 卫宫应是,朝院门外的门房点了点头。 不多时,称头和郝昭便被带了过来。两人走进院子的时候,刚好看到卫暠掀开那个木匣子。 从他们的视线可以看到,卫暠先是一怔,随即快速将木匣子盖上。 卫宫眉心微蹙,他不敢去偷看,便好奇问道:“义父,可是有变?” 卫暠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示意他自己打开来看看。而后他看向被人带进来的称头和郝昭,换上了一副尽量显得和蔼可亲的笑脸,邀请道:“二位小友无需客气,快快请坐。” 卫暠面前摆上了两张蒲团,如今的朝代,跪坐还是习惯,椅子也有,但还没有流行开来。 称头和郝昭不敢托大,毕竟面前这位可是河东大儒,还是河东声名赫赫的卫氏族长。称头带着郝昭抱拳一礼,连说不敢。 但卫暠总不能仰着头跟他们说话,那带路的门房解释了一下,称头和郝昭这才乖乖跪坐下来。 卫暠满意的笑了笑,与门房说道:“送点好酒好rou过来,我要与二位小友畅饮一番。” 卫暠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儿子在外的情况,同时也想问问,卫琤是怎么得到那匣中之物的。 此时,卫宫打开木匣子,阳光透过树梢刚好照射在匣中之物上,反射的光芒在卫宫脸上映射出七彩的光晕。 “玉晶杯!”卫宫惊叹一声,难以置信。 卫暠朝称头二人看去,只见称头和郝昭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并不对匣中之物感到意外和好奇,便已经知道,卫琤十分信任二人,否则也不敢让他们护送如此贵重之物。 其实,卫暠根本就不知道,木匣子里的十个玻璃杯,只是卫琤从超市里花了18.8买的小酒杯而已,普通的二两杯,感情深一口闷的那种。 趁着酒菜还没有送上来的档口,卫暠问了很多关于卫琤的话题。 称头和郝昭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无不尽,但有一点他们刻意隐瞒着,那就是他们俘虏胡家堡六十多人的事情。 这也是卫琤的交待,胡家堡毕竟有官方背景,若是让家里得知他得罪了胡家堡的人,只怕节外生枝,到时候反而扰乱了自己的计划。 得知卫琤在外过得很好,还与村民们共享了家族送去的物资,卫暠欣然点头,只要卫琤健健康康的,他就没有多少担心的了,至于区区几车物资,没了再送便是。 “对了,公子有一句话,让小人一定要亲口告知。” 称头想起卫琤的交代,指着匣子说道:“公子说了,他要家里用这匣子里的东西,换到尽可能多的金子,他说他有急用。” “金子?”卫暠眉心微蹙,“琤儿要金子有何用?” 要知道,三国之前,黄金并没有那么的珍贵,也没有什么经济地位,这个时代的人比起金子,更愿意收藏粮食和布匹。 当然,金子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世家大族根据其独特的可塑性,一般是用来打造首饰和镶嵌点缀玉佩的,并没有拿它当钱使唤的想法。 卫暠见称头和郝昭也是一脸无知,便知道问不出什么。 他转头看向卫宫,问道:“文叔,你将家中储存的金器送一半过去,既然是琤儿需要,肯定是有实际用途,切不可怠慢了。” 卫宫连连点头,他还沉浸在十个玉晶杯的震撼中呢。 作为卫氏在外的门面,卫宫什么东西没有见过,但就是这个玉晶杯,他只是侥幸在洛阳见过一次,而且只有一只,如这般十只并盘的场面,那是绝不敢想的。 稍微恢复了一点清明,卫宫忽然想到什么,蹙眉道:“义父,方才小兄弟也说了,仲道的意思是,拿着这十个玉晶杯,换到尽可能多的金子。” 卫暠先是愣了愣,随即不舍的看向那个木匣子。 卫宫也颇有几分惋惜,但他还是说道:“义父,仲道既然让小兄弟亲口将此话告知于你,想必是希望你能按照他说的去行事,若是……” 卫暠抬起手,打断了他,叹了口气,才说道:“这个臭小子还是那么不省心,如此也罢,这事儿交给你去处理吧。” 卫暠还是尊重自己儿子的,既然卫琤特意让人交代,那他即便再怎么喜欢玉晶杯,也不会将之据为己有,哪怕是用自己的金子去换也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义父放心,就这么十个玉晶杯,咱们河东大族内部就能消化,回头我就去陈氏和谢氏问问,还有那司马氏,想必也很有兴趣。” 卫暠眼珠子一转,愤愤道:“若是司马老儿有兴趣,你就别跟他客气,那老小子手里好东西可不少,特别是上千年的宝药,刚好换几株来给我儿补补身子。” “义父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卫宫莞尔一笑,拱了拱手应道。 郝家村这边。 卫琤跟郝大刀去看过了采集黄泥的地方,当即就拍板,让村里的妇人行动起来,开始采集黄泥,愈多愈好。 郝大刀也听了卫琤的一些建议,拉来几个老伙计开始打造独轮车,便于运送黄泥和木材。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卫琤回到陋室,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 郝娘和小娥已经做好了饭菜,蔡琰在一旁看着学着,不时问上几句不懂的问题,比如:怎么把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