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 《光荣》大结局 (第1/1页)
我没想过当导演正文卷第61章《光荣》大结局光荣上线的第十二天,万众期待的《光荣》大结局,即将到来。 在这十二天之内,《光荣》从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全民关注。 HGTV一套,晚八点的黄金档,收视率已经突破了百分之七的全国收视率。 鹅蛋视频总点击,突破三十亿次,全面话题讨论度超过八千万。 霸榜十二天,各类娱乐头条新闻,《光荣》为主。 各大影视娱乐公司,避其锋芒,不再有任何宣传的动作。 华国新闻网,华国文化部,华国军政文工团,华国.......官方出面力捧,多渠道推广。 据大数据统计,全国共有百分之十五的民众,了解《光荣》。 五年之最? 不!十年、二十年之最! 《光荣》,一天一个新台阶。 华国影视剧排行榜,从没有排名开始,第三十名、第二十八名、第二十三名...... 如今已经冲到了第四名,距离第三名的M剧《北部世界》31亿2千万次点击,还差1亿2千万次。 之前的《金钱游戏》,被挤下来第七名,如今位列榜单第八。 如果现在走在大街上,你要是说自己没看过《光荣》,人家漂亮的小姑娘都不愿意和你搭话。 什么?你本来就不愿意和陌生人搭话? 那你的朋友、父母、老师、同事......全部的社交圈,都在讨论《光荣》。 你看还是不看? 不看,你就会被排除在社交圈外;不看,你爸妈都不愿意和你说话;不看,你最喜欢的女同学就会抛下你去找别的男生手拉手。 再问一次,你看不看? 《光荣》带来的效应还不止如此,影视剧播出第六集后,国内商人借助话题性,发起了一个抵制R货、支持国产的全民活动。 活动被发在网络上后,各方响应。 一时间,抵制R货成为了主流。至于支持国产?呵呵,大众选择性遗忘就好。 R国商品,无人问津就算了,还衍生出了砸R产汽车、废弃自家的R产商品等行为。 一连十天的商品断档期,导致很多R国商人莫名其妙。 多番打听后,得知起因是一部抗战剧? 这么多年,华国的抗战剧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关键是从没看到过哪部剧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华国出口R国的大米、蔬菜、水果,纷纷停止运营。 有钱也不卖! 多给三倍? 咱不稀罕!小鬼子都饿死了才好呢! 岛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当中,R国联系到华国,希望从外交层面解决这一事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华国压根没有理会对方。 R国论坛上,一大群R国网友,疯狂吐槽华国。 被不知名网友截图发到国内后,R国论坛当天就被义愤填膺的华人给攻占了,服务器被黑客入侵,全部用户资料被盗。 这下子,篓子可闹大了。 R国发出严厉的外交声明,希望华国官方,制止这种破坏邦交的事情再度发生。 华国紧跟着发布了一条声明,网友们都笑疯了,“没有证据的事情,请不要胡乱诬陷华国。” 反正资料库都被毁了,你拿什么证明,那个论坛是华国人攻陷的? 恶意造谣,想影响两国邦交是不是? 喊冤枉?喊冤枉也不鸟你,我们还等着早点下班,回家看《光荣》呢! 晚间八点,大结局正式开始播放。 R国侵略者,发起针对我军的大围剿。 为了掩护兄弟团撤回大本营,四旅八团接到上级命令,阻击前来围剿的第四旅团本部。 四旅八团,一千八百多名战士,死守PA县城。 牵制第四旅团本部,打了三天三夜。 除负伤的赵政委和一营长李虎,因为需要救治,被五名战士秘密送出太平县城外。 全团一千八百七十多人,尽数牺牲,无一人独留。 一战结束,PA县城寸寸焦土,只剩八团旗帜竖立。 赵政委等七位活下来的战士,来不及悲凉分散加入其他的队伍继续抗战。 四旅八团的番号,被迫取缔。 看到这里,很多观众都泪湿了眼眶。 恨不能高唱《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燃情的高能时刻,并没有就此结束。 最后一集片尾,镜头画面转回到现代社会,一列军容整齐的军方战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出现。 “升旗?” “京都门的升旗仪式!” “李团长,你们看到了吗?我们胜利了!我们......” 观众忍不住吃惊,没想到这部剧的最后会出现京都门的升旗仪式。 主题曲响起,“如果国家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屏幕上打出一行字幕,不!这是四旅八团全员战士名册! 李云飞、赵钢、丁杰、魏勇、丁伟、李虎、张彪、孙德胜、段鹏、王大柱...... 一共一千八百七十五人,一个不缺一个不少! “谨以此片献给曾经的英雄!” 如同小兔兔爱吃草最新一期的解说视频中所言,这才是我们华国的超级英雄! 这才是我们华国的英雄主义! 有什么,比国富民强的今天,更值得让人满意的? “周浩导演作品!” 演职人员表划过,《光荣》完结! 网络爆炸,《光荣》大结局第一时间登上热搜,话题参与到超过五千万人。 “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 “喜欢李云飞,喜欢李秀琴,结局看完了真难受!” “能不能改结局?我想看合家欢结局。” “跪求《光荣》改结局......” 很多人都在抱怨,这部剧的结尾,太难受了。 真男人李云飞,“从不说脏话”,爱当老子爱当爷,打的鬼子抱头窜。 文艺青年赵政委,手枪杀敌弹无虚发,沾酒就倒。 吃货和尚魏大勇,胆大性子直,鬼子面前吃酒席。 骑兵营长孙德胜,单骑冲锋,唯死而已...... 每一个角色,都被观众牢牢铭记。 每一个镜头,都深入骨髓,无法忘却。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团长夫人李秀琴,被敌人擒下后,一头撞死在PA县城的城墙上。 李云飞红着眼,含着泪放声怒吼“开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