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升米恩,斗米仇 (第1/2页)
“你不会!” 赵诚摇摇头。 他在看过太多资料。 在历史长河中,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个鬼子兵,就能带着两千战俘,送往屠场去杀害。 这些人宁可跪着被杀死,也不愿意反抗。 原因就是因为聪明人太多了。 知道先起来反抗的,肯定会被杀死,那大家就一起死。 不光国人如此,全世界都一样。 二战初期,战斗民族在战场上失利,几百万俘虏被押往后方。 只有少量卫兵看守。 而且,一路上环境恶劣,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三十。 饶是如此,也没人反抗。 原因一样,也是聪明人太多。 大家都想坐享其成,都想让别人反抗,自己不冒风险,又能获得活命机会。 “把这件事情,要记录下来,编写进教材里,引为教训。” 教育救国。 不仅仅是教语数外,理化生,这些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改造人的思想。 赵诚有基建系统这个大金手指,当然不可能只追求做一世皇帝。 不敢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样冠冕堂皇的话。 最起码,也要努力让这个民族走出治乱循环的怪圈。 人生百年匆匆。 要让后代,能够永久富贵平安。 不必在两三百年后朝代更迭的时候,被人屠尽,或者连根拔起,逃到海外避难,去做低人一等的存在。 “这些俘虏,让他们洗洗澡,换换衣服,吃顿饱饭。 然后一律送去做工。 男的送去挖煤、烧窑、修路。 女的一律送去制衣厂,纺织厂,做鞋厂。 待遇,每天三顿饭管饱。 rou就别想了。 因为他们是俘虏,咱们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所以,要给他们讲清楚了,他们的待遇,跟来主动投靠的流民不同。 他们没有粮饷。 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他们不去自己争取,就只能做底层人。 一年之内,他们都拿不到任何粮饷。 只管饭,给衣服穿,给地方住。” 赵诚怒其不争。 “是,大人。” 牛大力答应一声。 “大人好心。 这年头,能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活下来,就已经是他们的就是菩萨了。 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肯定都得记着大人你的好。” 就在牛大力话音刚落的时候,突然,就见人群躁动起来了。 “怎么回事?” 赵诚赶紧快步过去。 就见来根叔正急得焦头烂额。 一群青壮,正在大声喊叫着。 “放俺们回家!” “俺们要回家!” “……” “大人,咱们没有亏待这些人。 我看他们都是咱们大明百姓,对他们很好的。 给了他们水喝,给了他们馒头吃。 但是,他们都想回家。” 来根叔赶紧解释。 他知道赵诚对大明百姓很有好感,生怕赵诚误会他苛待这些人。 “是你们要回家?” 赵诚目光从一众青壮身上扫过。 他看到,街道办好多人,都正在忙碌着,给这些人运送热水,热饭。 这些被俘的青壮,一路上显然没少受罪,衣衫破烂,脸上带着饥色。 现在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馒头,大口地啃着。 好多人都是趁人不注意,尽可能地多拿几个馒头,藏在怀里。 衣服里,鼓鼓囊囊的。 赵诚现在身居高位,自有贵气。 身边人又是对他毕恭毕敬。 这些被俘青壮也能看得出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低。 大部分人都低下头去,不敢跟他对视。 “怕什么?他是朝廷官员,光天化日,敢杀咱们不成?” 一个络腮胡壮汉站了出来。 “这位大人,俺们是要回家。 现在马上就该耕种了。 俺们要回家种地。 请大人放俺们回去吧。 还有,俺家的牛在那里呢。 请大人让俺把牛迁走。” 赵诚不动声色,看了络腮胡壮汉一眼。 “你这憨货……” 牛大力不爽了,站出来就要训斥。 赵诚抬手,阻止了他。 “你是说,那头牛是鞑子从你家抢来的? 你家还有没有其他被抢的东西?” “有!” 看到赵诚似乎很好说话的样子,络腮胡壮汉胆子更大了。 “俺还有很多粮食,被鞑子抢走了。” “粮食?你不会想让我赔你们粮食吧? 就算鞑子抢了你们的粮食,这些天应该也吃了不少吧? 人吃马嚼,消耗不小啊! 鞑子这次是小规模叩边,在咱们宣府境内,不敢太放肆。 抢的东西都是比较轻的金银财帛为主。 比较重的粮食,他们带的好像不多。” 赵诚反问一句。 “但是他们出村子的时候,一把火把剩下的粮食和房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