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茶香  (第1/2页)
    “小友,今天你没把那几筒货带来?”    “没有呢!今天牛车也放不下。”    “那些货,可是有时效的,可别在手中留贱了!”    “......”    “老哥,今天是庙会首日,我想和你四处逛逛!”    “人手忙得过来么?你们家又卖盐巴又卖草药的!”    “银伯卖草药,黑陶照顾盐巴,我们分好了工,各司其职。那些茶叶么,我尝了尝,感觉还行,量也不多,明天弄来卖就可以,集会反正有三天。”    龙上山指挥着老婆孩子和几个工人,把作坊的品器摆放好,等开张过了,吩咐几句,就撂挑子,离开摊位与小喜去逛会。    庙会上,光货摊的形式就有很多,地摊,车摊,临时搭建的棚摊,携着物品自由流走的游摊......此外,还有一些设在固定建筑里面的摊所场地。    女娲娘娘庙在聚龙镇南陶乡的姑子山上,庙会围绕着姑子山的四周而展开,山上山下都有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庙会,就是一年一度的山中集会。    赶集的人很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做工的,务农的,当官的,求学的,游历的...…四乡八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只要走得开的,都想着法子前来赶会。工坊场馆一般也放几天的假,农人渔樵大都会预先安排。挤一挤,挪一挪,十分忙的,哪怕挤挪出来一天半天,也是好的。到时后与人谈天论地,总不会说自己连庙会也没有来过。    小喜他们来得迟,灵龙作坊的人到得更晚。等龙上山他们摆好货品的时候,别人家的摊铺已经做了几大笔生意了。    小喜安排第一天逛集,其中有一个目的:看看巴蜀货贾是怎样售茶的。    首先自然是光顾茶市。茶市上,有十来个茶贾之家,大部分是老苦的巴蜀茗荈,也有荆越之茶。龙国都廷,专门派了司市的官员来管理集市,茶市辟在专门的地方。但是没有看见鱼凫公子他们。    然后漫步走到一处草台下,那里在演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戏,两人观赏了两出戏。    又顺手买了几样看中的东西……绕着集市走了小半日后,到一家临时搭建的酒铺子里逗留。    “去看看圣女像吧!这个神庙的圣像,空缺了许多年呢,今年终于重新做好放置上去了!”    “……”    “是委托天鼋大学的工修院制作的!听说圣像雕刻得十分灵动生气,很好看的。”    “......”    “听说,为塑这神像,天鼋还专门聘请了八位少男少女做模特。”    “......”    酒铺子里的酒客啜酒聊天。    “庙殿里凉快,我们也好在那边坐一坐。”    饮过两杯,龙上山如此提议。    春阳艳艳,把人烤得确实有些灼热。酒铺子里地窄人多,虽有草顶遮阳,还是觉得闷热。    观光圣像,那是赶会人的应有之行,圣像殿虽然择地高拔,其上地段也很宽阔广大,同时容得下许多游人。毕竟,万人敬仰的女神之庙,可不是随随便便选一个地址就可建筑的!    小喜欣然同意。    两人走走停停,向着山顶的圣像殿走去。一阵山风袭来,把人吹得极为舒爽。    圣像殿,是姑子山庙殿的核心之殿。当然除了此殿,还有其他几个偏殿附堂。    殿前十分华丽,红黄绿青紫,五色斑斓;宝帐异常婆娑,飞鹤舞凤翔鸾伴金龙;瑞霭袅袅,香烛辉煌。    圣像确实雕凿得美丽灵动,人身蛇尾,一手举着补天的五彩石,一手握着抽打泥巴的藤条,脸容端庄伟丽,神态栩栩如生。人们纷纷在神灵前敬香献茶。圣殿里,香风馥馥,茶气飘飘,人们轻言细语,叙说着与女神相关的一切。    茶叶,自从神农尝草得之,逐渐为药为食,但作为大量的饮用之食,却多在华阳巴蜀和荆越之地,随着贸易与交流的推进,民众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开始进入到了神龛供桌。    在摆茶卖茗的地方,除了西南的苦茶,还看到了东南的岩茶,物品的样式,除了散叶,主要是块形或者饼状,这样制作,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人们在食用之前,必须把它们打碎。    庙工进进出出,庙里的各级庙官则在偏殿招待着那些要给寺庙进行捐赠的客人。    寺庙的茶茗,都是茶商捐赠的,既用来敬神,也用来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