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落山河碎_第一百八十章 卅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卅年 (第1/3页)

    剑落山河碎第一百八十章卅年在场众人都微微发愣,心说怎的半点儿动静都没有就回来了?而且,在场神游修士也不是没有,更是无人察觉到任何灵气涟漪,而刘清,就这么冷不丁的出现了。

    还是溪盉反应快,大喊了一声师傅,撒丫子就跑来,做了个助跑姿势,就要往刘清身上蹿。

    刘清赶忙摆手,没好气道:“停停停,干嘛?张这么高了,自个儿多少斤心里没点儿数?见你师傅好不容易回来,想要压死我是不?”

    溪盉一个急停,嘟着嘴,一脸委屈。

    “上次你回来时不是告诉我,给我带好玩儿的吗?东西呢?”

    刘清一脸疑惑,“上次?上次那都是七年前了。”

    溪盉忙掩嘴,心说坏了坏了,上次师傅回来,已经说了他是偷偷回来的,别人不晓得,怎么自个儿就说漏嘴了呢?

    只好咧嘴一笑,一幅古灵精怪的模样,笑着说:“那可能是我太想师傅了,做梦了。”

    刘清虽然疑惑,但想着可能是这小丫头自个儿的小秘密,就没问。

    孩子长大了,特别是女孩儿,哪儿有心里没有秘密的?

    拍了拍溪盉脑袋,刘清笑着说:“去把柳河夫妇也叫过来吧。迦米尔的娘亲,待会儿我带着你去拜访。”

    溪盉点点头,踩着那木剑,嗖一声就不见了。

    看着眼前诸人,刘清感叹道:“一转眼的时间,好像就已经家大业大了。”

    所有人,齐齐对着刘清抱拳,“山主辛苦了。”

    乔恒率先起身,轻声道:“我去喊郑狱老哥。”

    刘清摆摆手,轻声道:“不用了,我去喊了。朝云我也会一起叫回来?”

    栾溪凑上来,嬉笑道:“不会吧?甩手掌柜当了七八年,都分神境界了?”

    刘清摇摇头,笑道:“有些机缘,以后再与你们细说。”

    转头看向郑稻鸢,少女见刘清终于在意到了自个儿,于是一脸幽怨,“我还以为师傅把我忘了呢。”

    刘清干脆不搭理她,转去问陈浮婴,“能待习惯吗?呦呵?烙饼手艺没丢,挺好的。”

    陈浮婴挠挠头,讪笑道:“老本行哪儿能忘呢?”

    郑稻鸢气呼呼道:“待会儿去看米尔婆婆,我也要去。”

    刘清点点头,凑过去,轻声道:“溪盉欺负你没有?”

    少女拨浪鼓似的摇头,开口道:“没有,大师姐脾气可好了。”

    罗杵老成了许多,见刘清走来,轻声问道:“山主,我想回一趟家,爷爷年纪大了,我怕再不回去就见不着了。”

    刘清点点头,说道:“回头坐春韵管事的渡船,顺道下去就行,可以多待几天。”

    春韵则是微微施礼,笑道:“见过刘公子,多年不见,刘公子愈发像个剑仙了。”

    刘清回礼,轻声道:“渡船之事,还要春韵管事多多照看了。”

    刘清疑惑道:“两个小鬼呢?”

    罗杵笑着说道:“他俩占山为王了,死活叫不来,估计得山主自个儿去叫了。”

    那俩死孩子,一来就去挑山头儿,只不过大山头儿他们也不敢挑,就选了靠近开山的一处侧峰,占山为王去了。

    刘清摇了摇头,无奈道:“挨打少了。”

    荞芸、姜璐,各自端着菜走出来。

    荞芸笑着说道:“好吃的,自然有给山主留着了。”

    刘清退后三步,重重抱拳:“委屈荞姨了,此次回乡,我要开宗立派,还望荞姨答应淡然供奉殿首座。”

    荞姨打趣道:“贼船已上,我还下的去?”

    姜璐笑了笑,给刘清报账:“这些年与百花仙山的关系,好像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光对丹药抽成,几乎所有百花阁的炼丹药材,都是我们清漓山提供的。靠着与百花阁的生意,欠的钱,大致已经还清,那座金萍渡口,现在还尚处于亏损状态。”

    金萍渡是交给了白蝶的,一听到姜璐言语,白蝶有些惴惴不安,忙开口道:“是我经营不善,实在不行,山主就换个人吧,我实在是没这个本事。”

    那三个花仙子,也是放在金萍渡的,不过方才有什么事儿好像,已经走了。

    估计是有些怕刘清。

    刘清笑了笑,轻声道:“菜齐了,人还没有齐,等人齐了,咱们再吃吧。”

    ……

    郑狱刚刚送完梨茶镇,正在往风泉镇飞去,可落地之时,风雪之中,有个一身黑衣的年轻人正笑盈盈看着他。

    郑狱笑着抱拳,开口道:“赶上个团圆日,是再应景不过了,山主幸苦。”

    刘清笑道:“我幸苦个啥?陪你一通赠礼吧。”

    梨茶、风泉,两处小镇,还有金萍渡口那座小镇,修士铺子开了不下百家,可真正见过这处地主老爷的,还真没几个。

    如今一道衙门已经建立在扶舟县,在扶舟县以西,还另外开辟一座足足大了三倍的新城,新城旧城相连,道府衙门却在旧城。

    新城旧城整合在一起,起名叫雾州。

    最初设想,京畿四道是以四扶县为根本,一道主管军政的主官,最早是按古制,叫做节度使,后来直接命名为道府。京畿四道,道府大人都是从一品。

    最早,是想以东西南北命名,前面加个京字。后来国子监那些个读书人,联名上书,说如此叫法不甚文雅,以那天时,春夏秋冬命名最好。

    结果一番商议之后,这雾州为中心,所统领的一道,便叫做了长夏道。剩余京畿三道,分别是长春、长秋、长冬。

    是以取义,春夏秋冬四道共长,生息不绝。龙、苏、风、舟,四处共扶京兆府,长治久安。

    那位道府大人,在道府衙门落成之时,曾经拉着朝天府监察使到清漓山,与清漓山约法三章。

    第一,清漓山上的修士,可以把大秦律法当回事,但别犯事儿,若是触碰律法,不当回事也得当回事。

    第二,清漓山三百里,梨茶、风泉二镇又修士极多,清漓山需要约束自家修士与来这儿做生意的修士,不得随意在凡俗百姓面前显露神通,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