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家乡异乡同道多 (第2/3页)
,收不收钱得,人家说了算。不说别的,光说那个少年,若是只等那客船,岂不是要等好久?等了许久许久,还是掏这点儿钱,与老早走,哪个划算?” 漓潇一开口,两个小鬼自然没话说,你说哪个划算就哪个划算呗,你喜欢砍人,你说了算。 刘清笑着走去那个少年人身旁,轻声道:“你这松蕈采来多久了?” 少年人轻声道:“昨夜子时上山,早晨就出来了,新鲜的。” 说着挠了挠头,这少年人轻声道:“但是这个我不是拿来卖的,先生要是想吃,往前直走,到了这条路尽头,左拐有个药铺,药铺门前很多卖松蕈之类的山珍的。” 刘清疑惑道:“既然不是卖,跑这么远图什么?” 少年人挠了挠头,笑道:“咱们尺惠国,道观很多很多,就是没有书院。而我们燕泳县唯一一个学塾就在城里,先生可能想不到,我们千余学子,只有三间屋子。先生住了半间,一间半用来藏书,还有一间,是小孩儿挤在里面听课的。” 刘清疑惑道:“那千余学子,三间屋子哪里容得下?这燕泳县就不知道给点儿钱,让修几间棚子也是好的吧?” 少年人神情低落,轻声道:“我们先生早先就是燕泳县的县令,因为办了学,被罢了官。” 说着拍了拍背篓,轻声道:“我这松蕈是想拿去县衙,拿给现在的袁老爷,看看他能不能帮忙拨出来一块儿地,我们千余学子,来一半儿家里长辈,忙活几天就能搭起一片棚子。好了好了不与先生说了,我得赶紧去,要不然官老爷得去吃饭了。” 刘清怔怔发呆,心说观水书院才有多少人?这个只有三间屋子的学塾,居然能有千余学子。只有一位先生吗?那哪儿教的过来。 漓潇笑道:“想去就跟去看看呗。” 刘清点点头,轻声道:“这两个家伙我带着,你去寻一间客栈吧,回头我去找你。对了,要是他们不听话,晚上咱们加餐。” 喊了飞廉夔牛,刘清带着两个孩子便跟上了方才那个少年。 结果瞧见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背过了背篓,与少年人并排行走。 刘清与两头古兽说道:“化虚遁形总会吧?” 飞廉小丫头摇头晃脑,“不会不会,又没人教过。” “那晚上吃飞廉rou?不知道你那鹿角能卖多少钱。哦,听说古人喜欢用夔牛的皮做鼓是吗?应该也值钱。” 于是两个孩子异口同声,“会,这点儿小事儿有什么不会的?” 遁形跟在中年人身后,夔牛也在刘清背后,一次次张开血盆大口。 男童心说:“还想拿我的皮做鼓?想得美你!等我再长大一丢丢,我就吃了你。” 飞廉眨眼不停,以古兽之间的特殊传音方式说道:“你别这样了,到时候惹得人家生气了,谁吃谁还不好说呢。” 夔牛嘁了一声,吐了吐舌头,开口道:“你个没骨头的,我怎么跟你是兄妹呢?以后出门别说认识我,晓得嘛?” 小丫头哼了一声,环臂胸前,心中应当想着,“我一口大风呼死你。” 刘清压根儿就没理会两个小鬼,只是静静听着前方中年人与少年人言语。 中年人说道:“你采这半背篓松蕈,卖了起码也够你与你奶奶小半年开支吧?不去卖了滋补家用,往衙门口拎什么呢?” 少年人埋着头,低声道:“我是觉得,屋子修与不修,起码给咱们的地要大一点儿吧?要不然三位先生如此幸苦,我实在看不下去。” 中年人摇头道:“你啊你,少担心学塾用度,多担心家中亲人。你还没有到那种左右为难的年纪,所以先尽可能照顾好自己家人,尽可能多读书认字,极可能做个有出息的读书人。” 中年人叹息一声,苦笑道:“只可惜咱们尺惠国,文路不通,取缔科举已经数十年,读书人是越来越少啊!” 少年人欲言又止,中年人摇头道:“有话直说。” 少年人便说道:“那先生觉得,读书,是为了做官吗?” 中年人轻声道:“我觉得,读书,为了做官,也没什么说不出口的。但是做也是做个好官,明白吗?只有做了好管,才能清风门前过,扶正一山松。” 刘清一手拎着一个,如同拎小鸡似的,将飞廉与夔牛抓起来,瞬身去了这条五舟河下游,一处平坦潭上,三个土坯堆砌,围成圆的土圈。并无顶棚,只有土墙而已。三处圆圈儿不远,便是三间屋子。 刘清扭头儿说道:“待这儿别动,敢动的话,追来的就不是我了。” 夔牛撇嘴道:“那是啥?” 刘清只答复两字。 飞剑。 两个小鬼便乖乖站在原地,犹如话本中给人点了xue位一般,一动不动。 飞廉悄咪咪说道:“阿牛,你动一动,试试飞剑会不会来,反正你皮糙rou厚又不怕。” 夔牛不敢扭头儿,却怒气冲冲道:“你还口气大呢,咋不自个儿试试?” 刘清现出真身,收起背后长剑,别上白玉簪,换成一副读书人模样,缓缓走了过去。 过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等法子呢。 那土楼,高约一丈,约往上边儿约窄。刘清打眼看去,里头一个灰衣中年人,手捧一本书,但凡开口便回声嘹亮,这满座三百人的“土楼”,倒是声音听的极其清楚。 那中年人瞧见刘清,眼神露出一股子诧异,随后点头示意。刘清作揖还礼。 刘清抬头看了看天空,阴云密布,闷热难耐,心说这要是下雨了可咋办?这么多少年人,就要淋雨听课? 本想招呼飞廉吹一口气将阴云驱走,想了想,还是算了。 结果不出一刻钟,天空缓缓落起了毛毛雨。 有个个头高一些的少年,从墙角取出一柄大伞跑去正中央,立在先生身旁,为其打伞。下方学子淋雨受教,竟然没有半点儿喧哗,蚊声未有。 此又是一人间大美! 转头离去,正好碰到先前的少年人与中年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