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归元 (第4/4页)
叫天寿山这个名字的,刘清现在就已经知道俩,今天可又多了一个。 胜神洲原本的燕地,就有一座仙家山头,叫做天寿山。 还一个俱芦洲小国,叫杨侯国,也有一座天寿山。 这处深山之中,估摸着没人知道那两座天寿山,也是,天下重名者多如牛毛,说不定哪天还能再冒出来个刘清呢。 谢过那位村民,刘清缓步去往那座天寿山,也不高,百丈而已。倒是老远看去,有几处庙宇嵌在半山腰石壁之上,颇有些险峻。 赡部洲以颠倒山为中心,一过那座颠倒山,便全是冰天雪地了,如今这地方,虽然也有些冷,倒是没雪花飘。 这处天寿山,大部分长得都是松柏,故而瞧着颇有绿意。登山之路只容得下两人并肩,且路途湿滑,不易攀登。 走到半山腰,一处石壁下,有几条细小裂缝,全放满了树枝。 刘清哑然失笑,没想到家乡习俗,在这赡部洲依旧有。 家乡传说,类似这种以细小树枝竖着卡在岩壁缝隙中,是可以帮着山峰稳固,就如同帮着山神老爷站的稳当些。而作为报答,山神爷也会偷偷为“顶上”那户人家,有腰疾的人,于腰间顶上一缕山神功德,用以治疗腰疾。 所以常有人去大小山中寻找石缝,塞去树枝,就是想让家人身体好些而已。 不过也只是些美好愿望。 花了半个时辰才登上山峰,原来这处地方也有游人,是一对中年夫妻,带着十多岁的女儿,好像是到山上还愿。 跟着走过去,有个年逾六旬,一身棉布僧衣有些破烂,可洗的极其干净的比丘尼,她正在一处小屋烧火煮粥。看见那对夫妻,擦了擦手,单手竖掌在前,笑道:“施主是过路还是还愿?” 那对夫妇一脸笑意,妇人说道:“十年前在山下路过,听闻山上送子娘娘灵验,也未曾上山,就在山下许了个愿。没成想,当年便怀上了孩子。此后十余年,一直人在异乡,如今回乡,便来还这个拖欠十几年的愿。” 那位比丘尼笑道:“心中记得,就不算晚,若是还愿,便随我来吧。” 刘清只在远处观瞧,看见那大师带着一对夫妇走进一个半边悬空的,只有横宽各一丈的小屋子。 庙不在大。 独自继续登山,没几步就到了一处一人高的小庙前。 小庙所供奉之人,骑龙挎虎,手中捻着银针,正是那药王庙。 继续往前,一处明光大殿,挂着“大雄宝殿”的匾额,其中供奉三位菩萨,居中菩萨骑着六牙白象,左侧是骑着青毛狮子的菩萨神像,右侧则是坐骑为谛听的神像。 再往前,走过一条几丈长的栈道,却是看到一张床铺,被褥破烂,旁边放着干瘪果品,床边就是一道只一人能进出的石洞。 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妇人缓缓走出,瞧着起码年过九十。 老妇人以本地方言说道:“是游子?里头是个供奉着各路天神的地方,若想朝拜,进去便是。” 刘清笑着说:“晚辈可没什么香火情奉上。” 那老妇却笑道:“这有什么紧要,你要是饿了,我还能做顿饭给你吃咧!” 刘清哈哈一笑,迈步走进洞xue,洞中漆黑无比,可在一个归元境武夫眼中,其实什么东西都能看清楚。 这洞xue之中,所供奉的,是刘清从前从未见过的神像。 进去后,两侧为首分别有一位持剑神将,头生三目。剩下的都是盘溪而坐,两侧各八尊怒目神灵。 前方居中,有三人并坐,左侧是女神,背剑,一身蓝衣。右侧是一位分不清男女的红衣神像。 当中却是个神色懒洋洋的,颇为年轻,且极其慈祥的神像。 走出洞xue,刘清笑着与那老妇问道:“洞中供奉,晚辈真是第一次见。” 那老妇幽幽道:“那都是真神。” 人身山河之中,青龙懒洋洋开口:“她说的不错,是真神。” 继续往上便是山巅,石一座道观。 进门前,却有一座石碑,极其古老,怎么都要几千年时间了。是以古老篆法所写,大致就是谁人出了什么东西,用以修建何处,不过却有一句,此山别名三教山。 进入山门,刘清没忍住便笑了起来。 三处庙宇围出一个小院儿,最高处供奉三清神像的庙宇高一些。 右侧四阁,分别供奉的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位美人。左侧分别是东西南北四大财神。 有位仙风道骨,头箍一字巾,黑色道袍随风摆动的道士笑着走来。 打了个道门稽首,笑道:“公子远来,所求何物啊?” 还不等刘清开口,这道士便指着右侧,笑道:“若是求姻缘,很灵验。” 刘清笑着摇头,那道士又指向左侧,开口道:“莫不是求财运亨通?” 刘清还是摇了摇头。 思量再三,还是迈步走上石阶,对着三清神像深深作揖,往一旁的功德箱投去一粒碎银。 起来转身便走,那位道士笑如桃花开,嘴里念道:“有求必应。” 刘清猛地转身,笑问道:“有佛有道,缺一书生?” 道士笑道:“缺一书生。” 刘清大笑着走出门户,一出道观,当即竭力御剑远去,南下千里之后才缓缓落地,已然一身冷汗。 天寿山那位道士玩味一笑,“跑的还真快。” 人身山河之中,青龙疑惑问道:“你跑啥?那只是遗留至今的古神庙宇而已,藏在洞xue之中,都不敢见天日。” 刘清没好气道:“我跑啥?石碑上面写着,此山名叫天寿山,别名三教山!三教山,懂不?和尚道士都有,就是没有书生,老子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我不跑?” 说着神色严肃起来,与青龙问道:“你所说的三目一族,与洞口那两尊,就是一族吧?” 青龙沉声道:“不光是三目神,几乎天庭高层都在了。高座那蓝衣女神,是水神,也应该是天外天下,最早的一拨剑客。还有一个是火神,但事迹不详,两场大战都未出现过。居中而坐的那人,我就不知道是谁了,不过也大概猜得出吧?” 刘清沉默片刻,疑惑道:“这座天寿山,言下之意就是与天同寿,所供奉的那些古神却在山洞之中,会不会是儒释道三教合力镇压某个存在?可我也没感觉到什么怪异处啊?” 忽地一道声音响起,正是千里之外天寿山那位道士。 “年轻人,忘了跟你说一件事了。” 刘清一声娘咧!使出吃奶力气,拔腿就跑。 那处山巅之上,道士有些郁闷,走去功德箱取出一粒碎银,自言自语道:“这年轻人,跑个啥?贫道又不吃人,白白错过大机缘。” 所谓的大机缘,或许就是在山上开一间书院? 又南下千里,到了一出小河畔,再也感觉不到那道士存在了,刘清才把心放进肚子里。 没忍住就自言自语道:“这世上高人真多。” 又是一道声音传来,还是年轻人三个字。 猛地转头看去,却发现一个骑着诡异青色毛驴的老者。 刘清以心声问青龙:“这又是个什么高人?” 青龙憋了半天,闷声道:“要不然就是个渡劫境界,要不然就是个凡人。” 这才缓了一口气,心说哪儿来那么些个渡劫境界。 朝着那老者微微一笑,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儿么?” 老者掏出个烟斗,使劲儿吸了一口,露出一嘴大黄牙,笑道:“老头子我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