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落山河碎_第十一章 所谓青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所谓青白 (第3/3页)

闷声道:“徐师傅说了,咱俩各论各的,所以别太计较辈分儿的事情。”

    余衫苦笑不停,这山中也就槐冬敢这么称呼那位老祖宗了。

    槐冬小声询问:“徐师傅是不是一直在那眼泉水旁边,从不离开自己的小茅庐?”

    余衫赶忙眨眼,示意不可妄言,小丫头赶忙捂住嘴巴,眼睛一眨一眨的。

    忽然就叹了一口气,撇嘴道:“昨个儿我就拿那泉水洗了把脸,徐师傅就生气了,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反正我是不敢再靠近那眼泉水喽。”

    余衫叹气道一声,心说人跟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瞧瞧这小丫头的运气多好,原本只是给师傅的师傅收个徒弟,结果师傅的师傅一看这丫头,也说要代师收徒,这不就直接送到这儿来了。得亏自个儿还没有见那位老祖宗,若不然可咋称呼?太师祖?

    心中忽然有人言,余衫赶忙稽首,轻声道:“太师祖。”

    有个一身白衣,形销骨立的少年人缓步来此,对着余衫笑了笑,轻轻按住槐冬脑袋,轻声道:“怎么?辈分高了反倒不高兴了?”

    槐冬闷闷不乐道:“老徐,我觉得我没资格做你徒弟,我虽然不知道你有多厉害,可这山上就你辈分最高了,连那个邋遢坏老头儿都得喊我师叔,我都不知道怎么应他。”

    余衫识趣离去,这位如同白骨覆上一层rou的少年祖师开口笑道:“有些道理你现在还不明白,不要紧,我来讲就是了。”

    余衫一路狂奔跑到山脚下,一身冷汗,与那位太师祖站在一块儿,真是得把心放在嗓子眼儿上。

    有个邋遢道士嗖一声跳出来,朝着余衫后脑勺就是一巴掌。

    “臭小子!你他娘的走了大运了!以后一定要记你师叔祖的好啊!”

    ……

    自打刘清拆了尤家大门,尤仲被那个道人带着跑路以后,尤家就再没有招惹过黄芽儿。黄椿也辞了守城门的事由,转来跟黄芽儿一起照看铺子。

    这间由绿衣湖出资改建的仙家客栈,今个儿正式开业。按刘清的说法儿,丹药符箓可以卖,但不能在明处,至于客房里面的聚灵阵,当然是绿衣湖说了算,刘清信中唯一有两件事特意嘱咐,那就是客栈卖的酒水,不可以只是那些神仙酒酿,大多时候都要开门招待普通人。第二件事便是,以刘家的名义带头去梨茶镇开铺子,要时常去看一看那位杨婆婆。

    客栈既可住宿,也卖吃食酒水,三六九等自然有分,不过大致也就是有聚灵阵跟没有聚灵阵的区别。

    黄芽儿已经开了灵泉,算是炼气士了,而黄椿久久不能引气入体。

    不过黄椿从不着急,他觉得自己的meimei做了神仙便可,至于自己,那都是无所谓的事儿。

    兄妹俩看着一楼满座的酒客,皆是一脸笑意。

    黄芽儿笑着说:“也不知清儿那小子跑哪儿去了,腊月二十九了,有没有吃上他最爱吃的麻什?”

    黄椿拍了拍meimei肩头,轻声道:“那小子猴精猴精的,在外面吃不了亏,说不定过几年回来时还会带上个好看姑娘呢。”

    栾溪独自一人到了刘家宅子,随意逛了一圈儿,自言自语道:“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我始终觉得,真正的朋友,不该分的那么清。你熬过这三年,以后的绿衣湖,总会是我跟朝云说了算。”

    其实栾溪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那个脾气时好时坏,甚至有时候极其莽撞的少年人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与朝云丘禾无二,当然还有那个不着调的陈岩。

    ……

    雪下的越来越大,才从镇国公府回到客栈宅子这一会儿功夫,房檐屋顶已经盖上了一层雪毯。

    刘清打了一盆水洗了洗手,跑去厨房接着做饭,耗时的步骤已经做完,接下来只炒些配菜就行了。

    不多一会儿功夫,两大碗麻什便端了出来,刘清与漓潇一人捧着一碗。

    少女吃了几大口,伸出大拇指道:“你这个手艺真不错,以后要是在修士界混不下去,回家开个面馆儿也能活的滋润。”

    刘清笑了笑,端着碗坐在台阶上看那雪花飞舞。

    方才做饭那会儿功夫,已经来了百余将士,一柱香时间就把砸坏的院墙修缮如初,齐述疆特意跑去寻那个客栈房东,足足赔了一两金子。转头想要来与刘清致谢时,见青衫少年穿着围裙在厨房忙活,一身水蓝色长裙的少女倚在门口看得直流口水,于是没去打搅二人的宁静。

    倒是那位客栈东家,此刻独自一人拢袖站在大门口,心说我是去赔个不是呢?还是去赔个不是呢?连齐大将军都要奉为座上宾的少年豪杰,这几天可净是被自个儿冷嘲热讽了。

    想来想去,还是拉不下这张老脸,心说明儿个老婆子做的饺子,给这俩人端来一碗吧。

    漓潇与刘清自然知道他在门外,可谁也没在意。

    少年人在想着,冶卢国人在年三十这天,听到那个为冶卢鞠躬尽瘁一生的国公爷转身一变成了皇帝,都会怎么想?

    齐远当皇帝,自然会很名正言顺,明日一早便会有圣旨从京城传出,昭告天下,冶卢旧主禅让皇位,新皇齐远即日回京登基。

    漓潇冷不丁开口:“咱明儿吃啥啊?”

    刘清笑道:“自然是扁食,不过与你们南方人吃的扁食是两回事儿,我们习惯了叫扁食,其实是叫娇耳,也就是最早的饺子。”

    明日年关,有人在异乡,有人在家乡,有人过得去,有人过不去也得过得去。

    只要在路上,见山开山,逢水搭桥,就总会过得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