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9、商容被擒!申公豹出手! (第2/4页)
当然这也是因为游魂关附近这些年一直都极为平静,并未有什么反叛势力敢对游魂关动兵的原因。 游魂关西面为朝歌管辖地区,东方便是东鲁地域。 而东鲁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柔,乃当今人皇元配,在人皇还是寿王时便嫁于他,为其诞下两子。 后寿王登基,立姜柔长子殷郊为太子,元配姜柔则为皇后,母仪天下。 是以,东鲁成为当今皇后的娘家,地位便是水涨船高。 而东伯侯贵为国丈,更是隐隐有“四大诸侯之首”的美誉。 大商除了人皇和老太师闻仲、老丞相商容等几位多朝元老之外,地位最高的便是东南西北四大诸侯。 而东伯侯贵为四大诸侯之首,那自然也就是天下诸侯之首! 有此关系,东鲁可谓是尽享殊荣,皇恩浩荡! 自然也就不会去对朝歌用兵。 因此,游魂关加在东鲁和朝歌之间,多年以来,从未出过何事。 但就在一个月前,当今人皇忽发诏书,召四大诸侯前往朝歌,商议国事。 谁知,四大诸侯却同时在路上遇刺。 除了有着“西方圣贤”之称的西伯侯姬昌,其余三大诸侯皆是身亡。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国丈东伯侯姜桓楚! 得知此事后,东鲁大乱。 许多人认为,姜桓楚之死,与朝歌有关。 后姜文焕之子继位,便领了东鲁二百镇诸侯,领兵八十万,兵发朝歌,想要为父报仇。 最后于游魂关,被窦荣截下。 游魂关兵力并不多,仅有二十万人马,但却易守难攻,而且窦荣本身便是一个老成守将,任你如何逼迫,反正我就不出去。 而且游魂关背靠朝歌,也不比担心粮草问题。 如此之下,竟然坚持了半个月之久,都还未被攻破。 但在这一日,听说姜文焕请来了一位新的伐商元帅,名为李靖! 这李靖本是东海陈塘关总兵,后因受其顽劣子哪吒连累,致使其夫妇二人,被流放东鲁。 但论兵法,这位李总兵可是相当了不得的,曾经镇守陈塘关多年,面对各种海寇、山贼都未曾有过任何损失。 是以,姜文焕在听说了李靖的事迹之后,便将其放了出来。 更何况,此刻东鲁已反大商,也没必要再遵人皇的命令,囚禁李靖夫妇。 而李靖的确是名不虚传,今日领兵前来之后,立即便领兵扣关,用计将窦荣骗了出来。 最终,游魂关损失了七万兵力,方才又退回关内,紧闭关门。 可此次那李靖前来,又带来了东鲁声音逇二十万大军,前后加起来,便是百万大军。 反观游魂关,仅有的二十万兵力,还损失了七万! 仅剩十三万大军,若东鲁大军再次强攻,能否守住都还不一定。 吃了败仗,加上敌军实力大涨,双重忧虑之下,游魂关可谓是一片愁云惨雾,从主将到士兵,俱是担忧不已。 担心东鲁明日再来扣关强攻。 到那时,游魂关只怕是要血流成河! 总兵府。 窦荣一身黑红战甲,眉宇端正,坐于主位住上,颇具威严,但是他的左手却扎了条绷带,绷带染上了丝丝血迹。 这是今日被那叛军首领姜文焕所伤的。 在窦荣旁边,还坐着一个女子,这女子一身黑色战甲,红色披风,腰悬双剑,眉宇间带着英气,大有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这女子乃是窦荣的妻子彻地夫人! 游魂关能够平稳多年,除了窦荣自身能力不凡之外,其妻彻地夫人亦是胸有沟壑,文韬武略,俱都精通,所以才能保游魂关多年无恙。 殿内还坐着游魂关的各个主将,个个脸色阴沉。 气氛略显严肃。 “今召诸位前来,是为了共商破敌守关之策!” 窦荣两条浓眉紧皱,看着众人,道:“朝廷已差先行官报于本将,天王上将军冉闵,已领大军,前来增援!” “所以,诸位有何妙计,便畅所欲言吧!” “朝廷援军三日必到,只要撑过这三日,吾等便可安然无恙了!” 彻地夫人皱眉道:“夫君,朝廷可说,援军共有多少?须知东鲁此刻可是有百万大军,若是兵力不足,很难取胜啊!” 窦荣摇头道:“这倒没说!不过那天王上将军,据说曾经与天庭的天兵天将大战而立于不败之地,武艺和法力俱是十分高强,若他到来,必然可破敌军!所以吾等此刻需要做的,就是暂时守住这三日时间!” “将军,那李靖不仅习得五行道术,而且武艺高强,极善用兵,今日刚抵达东营,便扣关使计诱吾等出关,损失七万余大军,只怕明日便会继续趁我军不备,继续挑战,到时候,吾等恐怕难以抵挡啊!” 一名副将起身说道。 诸人脸上,都是十分凝重。 彻地夫人点了点头,黛眉紧蹙,道:“余将军说的不错,夫君,那李靖夫妇俱是武艺绝强,绝对不可小觑!” “哼!” 窦荣恨恨的道:“区区一叛逆之贼,当日他那逆子哪吒作恶多端,被陛下斩首,但陛下仁慈,念其镇守陈塘关多年,并未斩他夫妇二人,只是将他们流放东鲁,没成想着夫妇二人竟然不思感皇恩,受叛贼首领姜文焕之邀请,前来犯我游魂关!本将军与他势不两立……嘶……” 说话间,挣动伤口,疼的窦荣龇牙咧嘴。 “夫君!” 彻地夫人连忙起身,关切的道:“夫君没事吧?” “无碍!” 窦荣咬了咬牙,道:“这李靖夫妇,为吾大商叛贼,可惜我游魂关无人是他对手,不然定要将他斩于刀下,将他的脑袋提往朝歌赎罪!” “正是!” “那李靖杀我七万大军兄弟,必要让他血债血偿!” 众人纷纷义愤填膺,开口喝骂。 “本将也是这样想的!” 窦荣脸上浮现一抹欣慰,点头道:“那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