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陶化坊事件(下) (第2/2页)
本人和替身,薛王替身打了耳洞,但薛王本人没有。 当然,气质上也截然不同。 李琇合上备忘册问道:“老钟,还需要多少时间?” “大概一个时辰就够了。” 李琇对公孙小眉道:“老钟抄完后,你立刻把原件带进皇宫,要亲手交给高力士,然后你留在皇宫,明天再回这里。” “我知道了!” 李琇又对紫林枫道:“等老钟抄完后,你拿着副本去太圆寺,在太圆寺石塔内等我,三十名手下最好也一并带上,今晚可能会有恶战。” 紫林枫沉思一下又道:“殿下还可以请天子派人护卫!” 李琇摇摇头,“天子十有八九会派李胜和李纪过来,他们反而会坏事。” “我明白了,我现在就去安排!” 紫林枫先一步离去。 李琇挑了一封信件的原件,对裴旻笑道:“文人宴应该还没有散,我们去喝一杯。” ……….. 薛王府内灯火辉煌,来自洛阳的官宦、权贵以及社会名流一共四百余人参加薛王李成业举办的文人宴。 大殿内人声鼎沸,宾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女眷们在另一侧谈论着服饰和八卦。 主人薛王李成业坐在上方,也在和几名重要的宾客闲谈。 这时一阵清幽的琴声叮咚响起,大殿内迅速安静下来。 高台上,身穿一件白色长裙的高萱露面了。 “是花魁高萱!”宾客们顿时sao动起来,纷纷站起身走上前。 楚楚动人的高萱轻抚长琴,张开朱唇唱了起来,清喉娇啭,格外动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醉在优美的诗文和悲伤的歌声之中。 “这首曲子词写得妙绝,就是不太应景,太悲伤了一点。” “你不知道吧!高姑娘是从新罗过来的,她回不了故国,所以她思念家乡。” “难怪,果然是好词!” 大殿内一片鼓掌声,一名中年文士高声问道:“请问高姑娘,此词是姑娘所作吗?” 高萱站起身,含笑道:“高萱才疏学浅,怎能写出如此佳作,是我一个朋友所写!” 她妙目扫向众嘉宾,浅笑问道:“请问三十八皇子来了吗?” “高姑娘是在问我吗?”声音从大殿外传来。 所有人一起回头,只见一个丰神俊朗的年轻男子从外面走了进来,正是李琇。 他向众人抱拳行一礼笑道:“在下长安末学李琇,来晚一步,失礼了!”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低语声,原来这位就是最近声名鹊起的三十八皇子。 “就是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五十州,就是他写的,我亲眼所见。” “我也听说了,他擅长写曲子词,但好像他在长安名气不大,来洛阳才出名。” 众人议论纷纷。 ………. 主人李成业笑着迎了上来,“没想到三十八郎也是才华出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得好!” 李琇笑着还礼,“来晚了,望皇叔恕罪!” 他看得清楚,这位薛王的耳朵上有耳洞,是个赝品。 高萱上前,盈盈行一万福礼,“感谢殿下把这首词送给小女子,但殿下没有写它的词名,能否告之?” 李琇淡淡一笑道:“此词叫做《虞美人》,希望高姑娘喜欢!” 高萱一双妙目注视李琇,“多谢殿下,小女子离开故国十年,只能悲见韶华逝去,无计依托,此词一出,小女子生平得慰,请殿下再受我一礼。” 李琇见一名使女端酒上来,他转身从裴旻手中接过酒杯,举杯笑道:“正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大唐即故国,解开心结,姑娘从此当无忧思!” “好一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好诗!”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竖起大拇指赞道:“殿下信手拈来便是千古绝句,后生可畏,在下贺知章,在长安多年,竟不知殿下之名,惭愧!惭愧!” 贺知章是长安文坛领袖,他的评价顿时让四周响起一片鼓掌声。 李琇暗叫一声惭愧,再这样下去,自己要成千古文坛大盗了。 他干笑两声,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拱拱手道:“大家请继续喝酒,我想和高姑娘私聊两句!” 众人大笑,各自散去。 高萱上前紧紧挽住李琇的胳膊,娇笑道:“昨天不给我面子,今天可抓住你了,殿下休想再跑!” 李琇清晰感受了到高萱胸前的温香软玉,他心中一荡。 这时,裴旻在后面忽然问道:“高姑娘也是高句丽人吧?” 这句话一出,李琇立刻从美人计中脱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