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鏖战 (1) (第1/2页)
紧接着又有一匹战马登上土坡,并不盘旋,马上的黑甲骑士径直催马冲下土坡,在他身后一匹接着一匹,转眼之间数百匹战马奔腾而至,黑甲骑士各持马槊,如猛烈燃烧的野火,朝着南郡国军阵的后翼席卷而去,冲入其阵,当真是挡者披靡,所到之处,死伤遍地。 南郡国的官兵浑没料到从身后突然杀出来这一彪人马,还没来得及拨出兵马前去拦截,这一队黑甲骑兵已经一路冲杀,越阵而出,恰好撞上了在阵前排列欲待出击的步兵。带队的军官正想号令部下调整队形,将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整个阵势就已经被冲得七零八落。 那名军官带着亲兵,犹自想要喝止四散奔逃的兵丁,只觉风声袭到,那名金甲将领已经纵马到了他身前,挥刀就砍。他急忙举刀相迎,却不料金甲将领所使的是一柄宝刀,锋锐无比,立时将他连人带刀砍为两截。到这时,这队步兵再也斗志,丢盔卸甲,溃败下去。 这队黑甲骑兵到得突然,把土坡上的众人看得又惊又喜,却又都是一头雾水。这时候那队黑甲骑兵杀散敌军,已经奔上土坡,俱都翻身下马,分立两旁,个个身形矫健,面容肃穆,那名金甲将领骑着马缓缓上坡,跳下马来,喝道:“谁是你们的带兵官?”贺知节见来人如此阵仗,不敢怠慢,抢步上前,躬身行礼,说道:“末将腾关总兵贺知节。请问尊驾是?”他脑子里寻思半天,想不出来驻地附近有哪位武将有如此排场。早有黑甲骑士断喝道:“大胆!你也配问?还不赶紧跪下!” 金甲将领摆了摆手,冷冷地说道:“擅自动兵,贺总兵本就胆子不小。”金甲将领这一句话戳中了贺知节的心事,说得他悚然一惊,正要分辩,一名青年校尉越众而出,奔到金甲将领的马前,跪倒在地,高声说道:“贺总兵着急前来接应太子殿下,故而擅自动兵,事起突然,也是情不得已。”金甲将领见他虽是面上犹自带着血污,却是剑眉挺拔,颇有几分俊秀,问道:“你又是谁?”那青年校尉应道:“小人是贺总兵手下的校尉贺野王。” 一听他也姓贺,金甲将领瞥了贺知节一眼,贺知节赶忙说道:“正是犬子。”金甲将领微微点头,说道:“贺总兵,你养了个好儿子。”他顿了一顿,说道:“你既是统兵官,那便说说吧,接下来这仗要如何打?”贺知节陡然见到援兵,初时大喜,待看得明白,这一队黑甲骑兵虽是俱披重甲,手持长槊,显见得彪悍异常,非寻常士卒可比,却到底人少,只不过区区几百,比之于山谷当中数以万计的南郡国大军,究是杯水车薪,沉吟片刻,应道:“敌军势大,末将以为还是当坚守待援。” 金甲将领哦了一声,虽是知道贺知节毕竟顾及萧炼,不敢冒险,语气中依然带着几分失望。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声音高声说道:“坚守待援固是良策,却只顾得眼下,顾不得长远。”金甲将领循声看过去,见一块大石后面转出来一个少年,容貌依稀有几分面熟,便朝他招手,说道:“上前来回话。”那个少年正是田小二,他走到近前,双膝跪倒。石小川见他神情拘谨,与平素为人大有不同,心里颇感好奇,不知道那金甲将领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他变得如此小心翼翼。 金甲将领问道:“为什么坚守待援只能顾得眼下,如何才能顾得长远?”田小二恭恭敬敬地回话道:“南郡酋邦素来自恃地处偏远,我朝难以顾及,纵然派遣大军前来,耗费粮饷巨大,必不能持久,故而常存着觊觎之心,想要蚕食边关。眼前这一仗,若是坚守待援,等得援兵到来,只怕敌军早已作鸟兽散去,追之不及,必成后患。这就叫只顾得眼下,顾不得长远。若是为边关长久安宁计,须得即刻以我之重甲铁骑主动邀击,一者可震慑敌军,使之明白,我朝纵然只有数百精兵,亦足以克敌制胜;二者亦可拖住敌军,待大军到时,正可一举歼之。” 金甲将领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是毕竟敌众我寡,悬殊甚大,光凭着蛮勇,胡乱冲杀,也只不过徒损人马,于事何补?”田小二说道:“铁骑突袭听起来凶险,其实也不尽然,我朝国主还是太子爷的时候就善用此术,在西边用兵,破敌无数,便是与那唐太宗李世民相比,也未遑多让。由此可见,只要运用得当,可建奇功。”唐太宗李世民乃是一代圣主,还是秦王的时候,作战骁勇,最擅精骑突袭。武德三年,他率大军一路追击宋金刚到的介州,与之大战。宋金刚的大军结阵连营长逾七里,恶斗当中,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等一干名将尽数败下阵来,幸赖李世民亲率一千多精锐骑兵突袭其后,才终于引得宋金刚全阵瓦解,而终于大获全胜,也正是有此一役,那位善夺人马槊的尉迟敬德才归顺了李世民,日后辅佐他平定天下,登基为帝,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七位。 金甲将领听田小二提及唐太宗,不由得连连点头。田小二见状,胆子似乎变得大了起来,不等他问,一口气接着说道:“南郡酋邦部族众多,擅长马战的惟有乌荼一部,向来护佑中军,偏偏此战酋首以为专务攻陷山岭,不利骑战,故而调到了右翼,只需派出小股人马与之缠斗,拖延片刻,容我精锐铁骑居高临下,冲决而出,必能击溃其中军。到那时,其他部族自然是人心背离,望风而逃。” 金甲将领低头想了片刻,双手一拍,说道:“好,就依你的主意。”他大声问道:“谁领一哨人马去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