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五八章、波及百业 (第1/1页)
易峰第二天,先进了趟宫,时至中午才从宫里出来。 饿着肚子跑到赵国公府上蹭饭。 现在拜见都是要先递拜贴的,特别是下官拜见上官,晚辈拜见长辈,更是要如此,以示尊重。 但易峰从来不干这种无聊的事,有这时间还不如多睡两分钟。 将长孙冲随船带来的家书递于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没将易峰当外人,当面就拆开信看了起来。 片刻,将信对折交于管家,让他送至后宅。 长孙冲到底是成熟了,信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辛苦之言,挑拣了一些趣事写了写,又向他这个父亲汇报了近期的工作。 “冲儿要人,你是如何打算?” 长孙无忌让人守着门口,无故不准他人靠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易峰所说的每句话,大家都当作是绝密来看待。 “伯伯,你家的庄户想来也是与你征战的老卒吧,不知能抽调多少?” 长孙无忌淡笑,他的想法与易峰不谋而合。 这帮勋贵的亲兵当然不能轻易调走,就算本身不要保护,李二也不会同意,但这帮泥腿子就不同了。 他们虽一副老农样子,但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披上战甲就是一支百战的军队。 “只我一家不行,此事你无需烦心,由老夫来联系其他几家,至于陛下那里…” “陛下那里,小侄今早已打过招呼。” 正事谈完,长孙无忌令人传饭。 许是受到易峰的影响,现今的食不言早已成了过去式,所以两人边吃边聊着。 “子谦,冲儿有你这个至交,乃是他的幸事,以后但有何事,直管来找老夫就是。” 长孙无忌这句话,代表了两家结交或是通家之意。 从赵国公府出来,易峰就到了冠军县,学校建成的速度很快,七月份应该首期已可投入使用,他还打算添置一些东西,所以这段时间带着刘老四几人,成立了一个攻关小组天天试验。 ……………… 四月二十二日,李二下了一份告百姓书。 书中言明,未来两年,全国流通的货币,统一改为新币,税赋等与朝廷一切经济往来,除实物交抵外,将不再收旧币。 这一份声明,引起了轩然大波。 朝堂上更是三日一吵,五日一闹,但李二这次算是铁了心,由着他们吵闹,就是不收回成命。 各地的商贾更是哀声四野,直到听得旧币可在钱庄中替换新币时,才稍稍安了心。 易峰说服李二的方法很简单,他只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问李二统一了什么?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新币一面是李二的头像, 好大喜功的李二,越看新币越是心喜,至于易峰说的那些,他觉得可以拿来应付百官。 自宣布之日开始,钱庄的门前,每日营业时间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全是换新币的人。 而那些天天穿着补丁的官员们,一时间进退维谷,换的话就要暴露自己的家底,不换的话眼看自己的钱就真的要回炉变成铜器了, 至于几家与易峰相熟的,易峰早早就给他们更换了,就连王珪和王韶家也不例外。 如果说这些还可忍受,易峰接下来的两个动作,对商贾的打击可谓是致命。 一是在东市、西市各开一家粮铺,粮铺的粮食皆低于现今所有粮铺一文的价格售粮, 这样一来,对全长安的粮商可谓是无死角、毁灭性的打击。 自古粮乃农之本,别说低一文,哪怕一石低一文,也自会吸引人。 京城的粮铺大抵分为两种,一种乃是世家cao持,另一种是商贾经营,部分官员参股。 只一个动作,朝堂上就多了一大堆弹劾易峰的奏折。 长孙无忌代表李二亲到了易府,与易峰谈了有两个时辰,接着就进了宫。 易峰说的总结起来只有四个字,破而后立。 现今大唐的商业是病态的,大多的商业不是世家大户把持,就是官员隐形cao控,如此长久,不利于大唐的发展, 必须要让小商贾有自主性,这样才能大大刺激商业的兴盛。 且小商贾因没有官员和世家庇佑,偷税之事会谨慎很多,会带动商税的大大提高。 困难是暂时的,影响是深远的,利益是长久的。 劝走长孙无忌,他立马开始了第二个动作。 将原先的杂货铺,向后世的超市调整,而后就是低价冲击市场。 一时间东西市哀声一片,这样的打击对他们来讲是致命的。 西市的一家酒楼包房。 里面坐着人不少,足有十余数,但此刻全是面色灰败,如同死了爷娘。 “王兄,你是王家远房,就不能走走关系,将现今的局势扭转一下吗?” “是啊,长此下去,我等只有死路一条,近半月以来,粮铺只卖出区区的不足五石粮。” 两人开了话头,大家更是纷纷叫苦起来。 “王兄,小弟已将粮铺的仆役全部辞退,但如此还是折本啊。” 众人似乎都以口中的王兄马首是瞻,所以他也成了众人哭诉的对象。 而坐在上首的王兄此刻,面上阵青阵红,显是忍得极其辛苦。 许久,哀叹一声开口道: “不瞒几位兄长,我已于王家倒过苦水,但…” 说到这里,他面上浮现潮红,片刻才压下接着道: “众位也知,我的粮铺就是为王家卖粮,大头给他们,我也是赚个辛苦钱,但现今他们不仅不出头,还催要我所欠下的款额,如此也就罢了,还要我将他们当初投入的份子,折成新钱付给他们。”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人心凉薄至此,皆是苦叹低头,知是覆水难收。 不仅他们如此,东西市相关的产业,基本都受波及。 “易子谦想干什么?” 窦老头对着窦怀道和老管家问着。 “父亲,咱家在长安城的产业该如何?” 窦老头看了眼大儿子,收摄心神,略一沉吟道: “不能硬顶,全撤了吧,原先有入股的商贾,全都交涉清楚。” 说到此,似有些不干心,轻哼一声道: “没了长安城,我等还有晋州,还有洛阳,那易小儿还能跑至大唐各州?” 他没有选择硬扛的最主要原因是,易峰现在掌握了铸币权,他可以有无数的钱,窦家就算有百年的积蓄,选择针尖麦芒,实非良策。 这就是老狐狸与少年人的区别,他们不会为了一口气而损失过多的利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