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五章 竟然给了功夫! (第1/1页)
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正文第一百八十五章竟然给了功夫!原本林一南还在意任务究竟如何达成。 却并没有想到,原来竟然如此的简单。 问题不在于金丝猴的生活。 而在于这头饥饿无比的老虎,想要狩猎没有族群的金丝猴。 如今这头老虎被林一南打趴下,下了山,自然解除了危险,达成了任务。 至于奖励。 更是让林一南觉得振奋。 “竟然是通背拳!” 林一南从未想过,竟有一日,会获得这类的功夫!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林一南便彻底使用。 紧跟着,他便觉得身躯得到改善,变得更加协调。 头脑也随之变得清明,心情沉静。 无数经验涌入脑海之中,让他瞬间通宵了通背拳的所有奥义。 在系统的加持下,几乎瞬间,就让他成了通背拳宗师! 准确的说。 在他恐怖力量加持之下,已经将通背拳,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地步。 “这些传承下来的精粹,果然很不凡。” 曾几何时,林一南也曾痴迷过功夫。 但那东西,是十年如一日苦练下来的,况且在现代社会,功夫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更何况是子弹? 可现在,林一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源自功夫的好处。 “这种武功不仅仅是锤炼身体,还淬炼精神,打磨气质。” 总之,林一南觉得整个人都升华了,不一样了。 “这通背拳在诸多功夫中,不如太极、咏春等出名。” “主要还是因为无法大规模普及的问题。” “这种拳法只流传与河、北等地,只有身高马大的人才适合修习,招式大开大合,威力无比。” “若是个子矮了,实战出来很容易打不到人,看起来更像是在张扬舞爪,惹人嘲笑。” 林一南瞬间有了很多体悟。 “这种拳法,倒是挺适合我的。” “另外武功这种东西,看似大家都能学,但对于身体素质,却是有很大的需求。” “老说法就是‘根骨’。”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体型达不到标准,就算练的时间再久,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毕竟手臂长短,都会影响发力技巧,从而威力有所不同。” “这通背拳,真是绝了!” 林一南感觉双腿与手臂无比协调自然。 以往只有做农活的时候,才会这般。 主要是常年劳作,逐渐懂得用什么方式,才能施展‘巧劲’,从而做多久都不累! 武功也是这般,用的都是巧劲。 普通人摸到这种巧劲,再羸弱的身躯,也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只不过很难碰到罢了。 而常年习武的人则不同,他们将这些巧劲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化为身体的本能,可以随意施展。 如今的林一南,便是这般。 他深吸了口气,紧跟着一拳递出,水桶粗的大树,竟然喀嚓一声,轰然断裂,摔倒在地。 林一南吓了一跳,有点发懵。 搞不懂这大树明明挺结实的,怎么一下子就被打倒了。 “我也没用太大的力啊。” 现在林一南对自己的力量,都有些迷惑了。 他的身躯本身就得到了数倍增幅。 如今又有无数傍身,若正面跟人打,恐怕十几个特种兵围过来,都会被他爆锤。 就苏老身边的那些精英。 他能打二十个! 而这动静搞的也不小,远处巡逻的士兵充满了敬畏。 “不亏是打虎南神啊,这也太猛了!” 他们看向林一南的眼神,都很崇拜。 甚至觉得来这保护林一南,真的多此一举。 老虎都快被打死,那么粗的树直接被打断,这种画面让他们觉得林一南简直就是非人类! 太狠了! “就连八极拳的老宗师,都没有这种地步吧。” 他们不由想到那些曾传授他们传统武术的老教官。 都是一辈子痴迷武术中。 虽说也能撞倒大树。 却没有林一南这版轻松写意。 当然,奇人还是有很多的。 有老头轻易举起上千斤的杠铃,等放下来后,铁杠都弯了。 也有老头练的掌法轻飘飘的,但要被打在身上,就留下个红手印子。 过些日子,这手印子周围就会坏死,若是治疗不当,人也就跟着死了。 传统功夫,远比传说的更加奇妙。 只是…… 林一南作为全国有名的教授,还有这身功夫,就有些吓人了。 当然,林一南对此觉得没啥问题。 有了这点功夫,不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吗? 没看到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钟老都八十五岁了,看起来跟四十岁小伙子一样,更可怕的是身上全是腱子rou,很吓人。 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怎么投入伟大的科研事业当中? 体魄不足,精气神都不够,自然没有精力研究出更好的东西。 林一南这点功夫,毛毛雨了。 “虽说只是身体素质协调了些,但所能爆发出的力量,至少是以往的三倍。” “若是一拳下去,铁皮怕是都能被打穿。” “好在这功夫可以帮助我约束力量,普通时候就跟普通人没啥区别。” “只在有需要的时候,展现出暴力的一面。” 对于这通背拳,林一南相当满意。 万一真的有一天遇到不开眼的来挑衅。 自己就算给打死了,也只能算是白死。 当然…… 他觉得针对最多的可能还是山林里的野兽。 若早有通背拳,那头老虎恐怕扛不住他的一拳。 只是。 系统的奖励,怎么可能仅有一个? 触发的任务,都很不容易。 当一把色泽金黄的种子出现在手中,林一南的手明显有些颤抖了。 这东西…… 不一般啊! “这高原麦种,竟然是种在高原上的!” 林一南有些恍惚了。 高原气候寒冷,并且干旱,除了草外,很少有农作物能活。 故而现在庞大无比的藏区,依旧以畜牧业为主。 最多也就是种些青稞。 青稞这种东西,实际上就是唐朝时传过去的麦子! 只不过高原养不了太少,亩产贼低,即便数次改良了,产量也就300多斤! 这种情况,耕种毫无意义,甚至都收不回来成本。 可林一南手里的高原麦,则完全不同! 不单单适合高原的环境,生长周期更短。 最终要的是产量,那怕在高原上,依旧能保证千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