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惊喜 (第1/1页)
此时,群臣皆有一念。 三殿下藏得好深。 姜云察觉到了明燎言中的欣赏和了然,下意识地挑起眉角,瞥过眼看向下方。 她先后看向了灵妃和襄王,而这二人的反应,也使她眉间兴味愈发浓厚。 襄王仍旧清雅淡泊,但灵妃竟有三分惊诧,甚至隐含些许茫然。 “真是人不可貌相。” 她随口感慨一句,噙着笑轻轻颔首。 明燎悠悠一叹:“别多想。” 姜云仰起头:“殿下何意?” “待下次相见,他仍会寻你讨茶。” 姜云扑哧地笑了。 谢闲楼中一杯茶,将明昭的少年心性尽情诠释。然而正是因此,才显得他今日之举难能可贵。 一鸣惊人的三殿下,将为今日大比启封新篇。 “既然如此,须兰黎渥就不能再藏了。”姜云轻声说道,“其他人示弱讨好倒也罢了,堂堂西戎王子远道而来,总不能输给年岁更轻的三殿下。” 明燎没有回答。 姜云也不需他回答,她意在缓解周身凝重,没话找话而已。 皇帝和太子的反应,有些过于平静了。 满座皆惊,满庭喝彩,值此兴烈之时,不能被人看出一团凝气。 或许这就是皇帝把她留在身边的原因。 姜云笑了笑,目光再次落到明昭身上。 场中少年鸣弓扬势,张着一双灵秀深眸,大步走回他的席位。错身之际,他似乎抬着头与明澜说了什么。 明燎朗笑道:“三弟好身手。” 明昭上前几步,仰着脸看过来,听到长兄一句称赞,他仿佛有些意外。 明澜舒眉展眼,无言轻笑。 直到明燎远远地摇了摇头,明昭才恍然大悟,俯身行礼:“谢殿下。” 皇帝笑道:“昭儿还是这个性子。” 少年心性,意气飞扬,明昭从不卖乖弄巧,却往往能软下父兄的心。 他又抬头瞄了一眼,见明燎轻轻颔首,明昭便打算回到座上。 皇帝却意味深长地看过去,扬手唤明昭过来。 明昭显而易见地垮了脸,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走向御前。 心思流转,其实也只在须臾之间。场下几乎察觉不到明昭的连番停顿,见皇帝召唤,他们也不觉半点意外。 三殿下表现出众,在大礼之中崭露头角,为君为父,陛下理应给赐奖赏。 比起一贯凌驾众人的太子和襄王,这位将将长成的三皇子,才是今日最显眼的那一个。 皇帝笑问:“昭儿何时学得这般本领?” 明昭面有惭颜,他偷偷瞧了瞧姜云,似乎不愿在长嫂面前提及这些:“父皇教导儿臣精勤于业,儿臣不敢懈怠。” 见明燎眸中似有调侃,明昭低眉顺眼,只当做没看见。 君父和长兄对他知根知底,他们二人的反应足够姜云看清一切。她把笑意深深掩藏,给这位三殿下留足面子。 三皇子明昭,应该不会是多用功的人。 也或许,他的血汗都洒在了旁人所不能及之地。 有两位太过优秀的兄长,于明昭而言,幸也不幸。 皇帝扬颌横扫,有意无意地掠过灵妃那一席,毫不意外地察觉到一丝窥视。明昭没有回头,却把脑袋埋得更深。 “昭儿若能早些把朕的话听进去,你母妃不知会省多少心。” 皇帝虽然斥了一句,但言辞之间尽是满意和赞赏,明昭当然不怕他。 他故作姿态地鼓了鼓脸,如同嘟哝一般:“分明是父皇挑剔。” 皇帝闻之大悦,拊掌长笑。 “去与你母妃说说话。” 明昭连声谢恩,快步退下。 大礼仍在进行,场上风平浪静。天子的欢悦扬传在外,满座振奋,喜笑颜开。 唯独御座左右再次沉寂。 这一次,姜云不再多言。 皇帝的态度已然分明,就无需她装模作样。 明燎轻笑一声:“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皇帝侧首问道:“太子很意外?” 明燎微微躬身:“三弟武艺大进,臣为陛下贺喜。” 皇帝未置可否,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而后平静地移开目光。 姜云暗暗长叹,心中了然。 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他的问话不易作答,而明昭与明燎各有应对,已然修炼得老练高深。 意外之喜。 皇帝之言落在“意外”,明燎却避而不谈,答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喜”。 他并不意外。 无论明昭为何藏拙,太子总归有所掌握。 身为储君,他理应目及天下,尤其要熟悉兄弟、臣僚,但身为儿子,他也应该知分寸,识进退,不能使君父劳心。 手伸得太长,不是好事。明昭隐忍至此,却仍被太子察知,东宫究竟能量几何? 进退维谷之时,明燎选择了委婉承认。 他从不欺君。 似乎听懂了姜云的心绪,明燎忽然开口:“你猜他会如何?” 他虽然不曾言明,但姜云自能领悟。皇帝似是也想听一听她的看法,又将目光转向二人。 姜云道:“据传西戎王庭皆擅骑射,比起黎渥王子,金颜的反应,似乎更加令人好奇。” 明燎挑眉道:“太子妃以为,须兰金颜会主动请缨,与众男子一较高下?” 姜云笑了笑:“金颜公主入京以来,屡有惊人之举。她不习大雍礼法,又有此一技之长,未必没有竞艺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