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当初对我爱理不理 (第2/3页)
也从齐国购买不少布匹,这笔买卖谁也不会亏。” 他虽然是郑国大夫,但可是听命于魏国,目前魏王天天盼着齐国的援助,如果直接从濮阳发货,那可是非常近啊。 白圭紧锁眉头。 说是这么说,但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在打什么主意。 确实! 郑国目前屯有不少粮食,一方面,生产力的进步,这耕地翻了一番多,而另一方面,又没有打过什么仗,朝廷消耗粮食的事不多。 但是齐国要大规模在宋国收购粮食,齐国马上就能够成为郑国最大的粮商,齐国就可以控制郑国的粮价。 田修笑道:“绁大夫所言不错,郑国每年也都从我齐国购买不少布匹,如今郑国子民缺得是布匹,不是粮食,此次我们给予布价,可比往日可还是要便宜许多啊!” 说着,他掏出一块布条来,递给白圭,“这个价,你看如何?” 白圭接过布条来一看,大惊失色道:“这...这价钱?” “太低了是么?”田修笑道。 白圭点点头。 田修道:“那是因为我们算过一笔账,即便是这个价钱,也比从齐国本土运送粮食到魏国要节省许多钱,为了能够筹足更多的粮食,故此我们才给出一个非常低的价格。” 白圭沉吟少许,道:“我可以答应,但是我要确保所有你们所交换的粮食都必须援助魏国,不能留在郑国。” 一个商人掌控这么多粮食,对于本国行业是很恐怖的。 如果运送出去,那影响就要减弱许多。 田修道:“如果白先生不放心的话,由白先生帮我们直接运去魏地好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再加上这个价钱,白圭毫无拒绝的理由。 但是从绁府出来,白圭看着布价,眼中透着困惑。 因为他认为即便用布交易粮食,然后援助魏国更为划算,但齐国也不需要给这么低的价钱。 他料想这里面定有阴谋。 但是他只能保住郑国不被影响,其余的,他也难以干预。 ...... 冬去春来。 齐国大量的布匹顺河道进入濮阳。 白圭本是濮阳最大的粮食商人,如今他是摇身一变,成为濮阳最大的布匹商人,齐国从他手中换走大量的粮食。 脍炙酒舍。 在一间屋内,五个商贾打扮的中年人坐在里面,个个是面容严肃,他们可是战后第一批来到濮阳做买卖的宋国布商。 他们原本打算趁着各国都需要恢复,从中大赚一笔,结果来到濮阳,迎接他们的却是当头一棒。 其中最为年长的向坐在左边的一人问道:“谈得怎么样?” 那人摇摇头道:“白圭表示他今年不再需要进购任何布匹。” 又有一人紧张地问道:“关于布价,他又如何说?” 那人兀自摇头道:“白圭说这个价钱,他就已经能够赚得不少,且郑国上下都知道他是以什么价钱进购到齐国的布匹,如果他抬高布价,那会影响到他的名誉,同时还会影响到他的粮食买卖。” “这可怎么办?如此低的布价,我们是卖多少,就赔多少啊!” “齐国援助魏国是有限的,那么这布匹的数量自然也是有限的,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联合起来,买下这些布匹,反正这么低的价钱,我们也不会亏啊!” “如果齐国一直以这个价格出售布匹,那我们怎么办?” “这不可能,这个价钱,只是相对于援助魏国粮食,是比较划算的,平时这么卖,是肯定不划算的,齐人如此狡诈,岂会做这亏本买卖。” “嗯!这倒是得,这个价钱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我们买下这布匹,然后抬高布价,还能够从中赚不少钱。” “如果咱们要这么做,还得联合更多的布商,光凭我们几个,难以吞下这么多布匹。” “可是齐国方面,是朝廷出面,咱们也应该向君上禀报此事,最好是与朝廷联合,一块抬高布价。” ...... 田府。 “主公,宋人上钩了,听说如今在濮阳的几个宋国大布商,正准备收购白圭出售低价的布匹。” “意料之中!” 田修那张和蔼可亲的胖脸上,露出一抹jianian笑,“那宋国长久以来,都是以交易丝麻为主,布价下跌,他们肯定着急!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能够收购多少布匹。哈哈......!” 原来齐国故意以低价布交换郑国的粮食,用于援助魏国,只不过是欲盖弥彰,真正目的,乃是打压布价。 因为宋国第一出口产品就是丝麻。 以前宋齐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他们是一直把控着布价。 而如今分道扬镳,那么压低布价,对于宋国商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宋国商人被战争耽搁了整整一年,都急需恢复买卖,必然会选择收购,否则的话,宋国的丝麻就卖不出去。 关键这些商人没有想到,齐国是在针对他们,因为齐国这个套路玩得确实非常巧妙,齐国直接运送粮食去魏国的话,这运输成本是非常高的,而运送同价值的布匹,运输成本是要降低很多得。 故此从郑国买越多得粮食,就越划算,齐国给出这个价格,其实是非常合理得。 如果这个低价布,是不长久的,那么宋国商人收购这些低价布,待齐国这一波过去之后,再将布卖出去,那是肯定大赚的。 因为如今三晋、中山国、燕国都需要进购布匹,之前战争导致粮食缺口很大,首先都是要恢复粮食生产,那么布匹就需要用其它货物去交换。 但如果齐国一直都压着这布价,那......! ...... 而这时,姬定已经回到楚都,他还是尽量拖得一些时日,入春之后,才启程回国的,不过路上他可是拼命的赶,真是披星戴月,他也害怕楚威王真的会发飙。 记得上回姬定立下大功回到楚国,楚国贵族的反应十分冷淡,那庆功宴更是因为姬定嚣张的态度,闹得是不欢而散。 而这回姬定立下的功劳,还比不上上回,甚至可以说只是功过相抵,因为这场战争多半都是引他而起,幸亏楚国最后拿下徐州,否则的话,楚国连赢家都谈不上。 但是姬定此番回国,却得到大家非常热情的欢迎。 这刚刚入宫,那些楚国贵族便将姬定团团围住,赞美之沫,如滔滔江水,泛滥不绝。 幸亏姬定手持羽扇,是左挡右挡。 直到昭阳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