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七十二章 杀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杀相 (第2/2页)

息,大西贼张献忠的造反大军逼近蕲水城。

    汪兆麟一想,反正自己这辈子功名也完了,不如豁出命去,跟八大王一起干。他在牢里,阴结死罪重囚百人,杀了狱卒,破狱而出,投奔张献忠。

    张献忠一看,来了个读书人,还出身名门,大知识分子。这可是宝贝啊!宝贝得不得了。先生长、先生短地叫着,让他当了丞相。

    汪丞相本事还是有的,给八大王出了很多主意。有好有坏。

    好的主意有:建议张献忠放弃江南,进军四川。巴蜀之地、沃野千里,可成王霸之业。又劝张献忠在四川,开科取士、定官制、铸钱币、免田赋,很快稳定了四川局势。

    不好的主意也有,比如劝张献忠杀人,主要是杀官员。他本来在家读书准备科举,仅仅因为发了几句牢sao,就被这些狗官们关了起来,差点没命。所以恨透了这些官员。他对张献忠说,明朝的官员不可靠,您应该把他们都杀了。然后从底层那些不得志的读书人中选一批当官。这些人在明朝不得志,您让他们当了官,一定会对您忠心耿耿。

    张献忠听了汪丞相的劝,每打下一个地方,只要官员不降,就把人家全家杀光,家产充公。然后,提拔一些不得志的老童生、老秀才之类的当官。

    渐渐地,张献忠落了一个杀人如麻的好名声。皆汪丞相所赐。

    汪丞相不仅对大明朝的官员狠,对自己人也狠。为了立威,张献忠的部下犯了罪,他不但不说情,还劝张献忠从重处罚。搞得大家都很怕他。张献忠的四位义子战功卓著,威望很高。为了打压这四人,帮助他们分清大小王,汪丞相经常在张献忠面前进谗言,整这四人。四位王爷敢怒不敢言。

    可是汪丞相没料到,大西皇帝张献忠忽然战死了。

    狐假虎威。没了老虎,狐狸怎么借势?

    汪丞相有办法。

    张献忠为了激励将士跟清军决战,杀妻杀子。汪丞相见皇帝精神空虚,又献了一名美女给皇帝。帝喜,立为皇后。

    张献忠死后,汪丞相说话了:“皇帝虽然死了,皇后还在,大家应该听皇后的,认皇后为主”。

    汪丞相真的很奇怪,别人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偏要挟皇后以令诸侯。

    大西国四王当贼是当惯了的,张献忠活着,自然没问题,镇得住。张献忠死了,你一个文官,想凭一个女人,镇住四大贼头。简直是开玩笑。

    世人都说平安好,唯有权势忘不了。

    很快地,汪丞相为了争夺权势,付出了代价:他的命。

    午时,遵义桃源洞丞相府。

    一队队军士包围了这里。

    “你们是什么人?如此大胆!敢在丞相府撒野”。守门的家将喝问。

    刀光一闪,人头落地。

    “吾,大西国平东王孙可望。弃械者免死”。

    正在办公的左丞相汪兆麟被押到了四王面前。

    “跪下!”

    汪丞相不肯跪。

    军士们用刀背砍,用脚踹膝盖,逼他跪下。

    跪下后,四位大王数其罪曰:“若一囹圄死人,我等破蕲水城生若,以若为世家子,保若为相。不谓若一心杀人以固宠。我等戮力疆原,收获诸健儿,为若数言,杀之殆尽。即以民效忠于我,主上欲赏金帛以固结之,若必欲取而尽杀之。我辈从万死一生幸复至于今者,皆若所致也。若之rou、军中不足食也,今当诛若以谢三军”。

    汪兆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挣扎起身道:“吾,大西国丞相也。请四王为大西国存些体面,速速杀吾,不要凌辱”。

    孙可望以目视艾能奇,艾能奇将汪兆麟牵出,捆于树上。张弓搭箭,一箭毙命。

    杀了汪丞相后,四王一不做、二不休,闯入皇宫,将大西皇后,那个不知从哪弄来的漂亮女人,一刀挥作两断。

    从此,大西国政,皆出四王之手。

    四王公推平东王孙可望为全军统帅。孙可望重整队伍、严肃军纪,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

    又派人在川贵边境屯粮,准备入贵州。

    “丁卿是永城人吧?”朱亨嘉笑咪咪地望着从贵州回来的丁魁楚和自己的女婿王珪。

    这次丁老太傅可立了大功,帮朱亨嘉招降了贵州、湖广,功劳不小。

    “监国圣明,臣是河南永城人”,丁魁楚知道有好事,老脸乐开了花。

    “丁卿此番立下大功,孤有功必赏。封卿为永城伯,光宗耀祖”,朱亨嘉曾许诺,如果招降成功,就封伯爵。君无戏言,今天给他兑现了。

    “谢监国。监国,大西贼欲犯贵州,不可不防呀!”

    朱亨嘉点点头;“孤已派定西伯李明忠部一万五千人、庆远韦氏土兵一万人、贵州安龙岑氏土兵五千人,去贵州布防了”。

    朱亨嘉又封自己的女婿王珪为鸿胪寺少卿,以酬其功。

    君臣三人正聊得开心,忽报武冈的刘承胤拥立桂王朱由榔称帝了,年号永历。

    朱亨嘉暗暗冷笑。令兴国侯杨国威、武勇伯严遵诰领马步军三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发武冈,扑灭永历小朝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