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清梦称帝 (第3/3页)
有奇才,西川多俊杰,朕若得之,则心安矣。 一旁的严从谦厉声质问:“陛下健忘华统之事乎?!” 李凉给他使个眼色:“哪有你说话的份?退下!“ 张清梦呵呵一笑:“好啊,说的好,朕绝不忘华统之教训。”随后又相继召见了刘思使臣、汉江国、妖星、鬼华国使臣。最后是大安吉瓦帝国使臣波义耳。张清梦见了他,如同见了亲兄弟般嘘寒问暖。 “纳兰怎么样?” “托陛下的福,安哥一向安好。”二人畅谈许久,好不快活。 登基大典之日,晴空万里,阳光和煦,诸臣及百姓一齐来到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在各项仪式进行毕后,伴着威严的角声奏响,张清梦身着黑色龙袍,头顶十二旒冠冕,缓缓朝着泰山台之巅走去,大郑旗帜随风而展,象征一个崭新的天下在向苍生挥手。 这是极为神圣之时刻,这个身材高大,相貌威严,散发出一服王者气质的男人,终于登上了权力巅峰。在接受泰不染三拜之礼后,他手捧玉玺缓缓举起,雄心万丈的双眼眺向天空,心中无比激昂: “宣诏!” 此令一出,礼乐皆息,无数臣工百姓敛息凝神,注视着泰山台上的那条苍龙。 “朕!今日登于泰山之巅,诏告天下苍生,佑明四海皇祇。郑王张清梦于今日接受禅让,承天地之封,行九鼎之礼;建元称帝,立国号大郑,改昭德七年为天统元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山河同明,日月同光;广开言路,致万众倾心,四方仰德,以固我大郑万世之基业,钦此!” “吾皇————万岁————万万岁!!!!!” 无数臣工百姓跪伏于泰山台下,山呼万岁。礼乐再度奏响,无尽的荣耀与激昂涌入胸膛,心中流淌不息的热血亦为这一声声山呼而汹涌澎湃。 他心中明白,脚下的封禅台是无数将士与天下苍生用一具具骸骨搭建起来的。万岁?谁又能活那么久呢? 他不禁觉得自己是何等可笑:他从海波起义至今,吃尽了多少苦,流尽了多少泪,只为换来这一声虚伪的“万岁”。 大典毕,张清梦入主未央宫,开始进行封赏: 穆鸣锐为三英将之首威英将军魏国公 尼皓为三英将武英将军赵国公 高鱼为三英将肃英将军鲁国公 娄宁为五威将之首龙威将军吴国公领兵部尚书 王骊为五威将朱威将军吴国夫人 关琅为五威将虎威将军宋国公领京兆尹 东方园为五威将玄威将军代国公 张霸天为五威将麒威将军陈国公 左文为征北将军领并州刺史 赵福里为安南将军 苑航为破虏将军 韦肃为度辽将军 韦莫为中郎将 赵红炎为侍卫统领 于济滔为丞相齐国公领户部尚书 高丑为太尉燕国公领龙云部尚书 上官庆为御史大夫梁国公 陈衰为尚书令寿国公 魏翰林为太子詹事汝南侯 段崇文为吏部尚书丹阳候 魏副久为中书令常山候 上官同为门下侍郎广平侯领大鸿泸 赵紫福为礼部右侍郎颖川候 施青云为国子监祭洒 上官欢为工部左侍郎 曾仕禄为工部给侍中 李彬为户部右侍郎 王湛为钦天监总司 册封姚秋为皇后,立皇长子张君生为太子,皇太子张君生兼秦王,皇长子张君依为晋王,皇长女张小欣为怡安公主。 改封刘照为涿郡侯、王富为陈留候、张文波为安邑候、文博为定陶候。 封泰威未代皇帝泰不染为真定公,准其在期地用天子之仪,其余大小官员一应封赏。张君生因年龄尚小,同皇后于坤宁宫居住。 “时辰已到,众臣早朝——” 一声清脆嘹亮的嗓音划过午门,隆重的大典乐奏响,在一阵阵钟声之下,文臣于东,武将于西,如同两条飘带随风缓缓飘入议政殿。 朝堂之上,文臣以于济滔为首,武将以穆鸣锐为首,皆手持玉笏,规规矩矩。武将们在赵紫福的训练下,皆具备了帝国官员应有的礼节与气质。 “皇上驾到!” 随着禁门缓缓开启,龙辇仪仗一行缓缓入内,直到议政殿前。龙辇上的那个身着黑金五爪龙袍,头顶十二旒冠冕,满身散发着尊贵威严气质的男人,才慢步走下,一步一步登向那至高无上的龙椅,甩开长袖,稳稳地坐在龙椅之上,君临天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臣武将跪伏于天子阶下,山呼之声回荡朝堂,震动天地。 “众卿平身!” “谢皇上。”众臣侍立恭听。 张清梦龙颅微抬,垂旒轻晃:“今日朝会,乃我大郑开国首朝,诸卿应尽扫前朝尸位素餐之气,一改气象,为后世之楷模。” “我皇圣明!” 上官庆手执玉笏,出身进言:“启禀陛下,臣以为前朝灭亡之原因,在于臣工比结朋党,相互倾轧,致使朝廷意见不一,难以对外。结党营私,乃官员腐败之温床,诚可谓祸国之源。我大郑欲传千秋万世,不可不察前朝兴亡之教训。” “御史大夫所言极是,朕告诫诸位,凡有行朋党之迹,蒙上欺下者,立诛不赦!” “臣等明白。” 大郑开国首次朝会,君臣兴致高亢,迅速且有效地处理了无数件积攒的政务,北方大地上,到处皆是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复苏景气。 大郑王朝的黎明正冲破云雾,缓缓升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