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64第六十四章 福无双至 (第1/2页)
卯时,潘太医随上至常安殿,众卿齐聚。 窃私语声肃静,文物皆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行远似有疲态,精神不振:“众爱卿平身罢。” “谢皇上!” 朝堂上文左武右,约莫有百十人。 户部尚书吕奉公在左数第二排,仅在李平后,忽开口。 “陛下,江山社稷事烦杂,老臣恳请陛下保重龙体也!” 苏行远年近花甲,上朝又早,体力不支略显疲态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朕知,故而除上朝时,久居养心殿不出。” 吕奉公大为所动:“陛下英明。既养了龙体,又不误家国大事。” 李平实在听不下这奉承之言:“吕大人所言甚是。” 兵部尚书董镇出言,双手执笏。 “陛下。我丰所处,西有强象,南有临。自献江大捷以来,象并无动作,西凉平安。” “嗯。” 苏行远听了这番话,面色才稍缓了些。 多年来,象如猛虎巨石,一直压在苏行远心头。 “不过……” 董镇话锋一转,李平及一众文武官心中一沉。 董镇此人精通兵法大局,虽不如李平奇门玄妙,但自古兵、士之争,大国之斗,向来不在一时一地得失。 董镇看的清大局,统揽丰军,为苏王鞍前马后,劳苦功高。 即使莫演能灭二十万大军,在苏行远心中地位,仍不如董镇。 匹夫之勇,不及老将之计。 也因此,董镇此人说话极为干脆,时常闹得朝堂上下一片尴尬。 柔有八面草,能把死人说活。刚有董念沉,能把活人说死。 “卿但说无妨。” 董镇一行礼,道:“陛下,实不相瞒。象是没了动作,但临那边,可有些安排。” “此话怎讲?” “臣在临耳目有闻,据说是那临国谢云侯,不知怎得,得了白千晓手谕,做了临并肩王。” “虽是亲王,却能一纸调令临兵。” “传,那谢云侯,与莫将军亲信,锦衣卫使谢俊有大仇,还欲派使者来丰,商议遣返谢俊一事。” 董镇一顿。 “臣以为,还是遣返此人属上策。谢俊本是临国人,是偷渡来丰,本就不大光彩。” “再者言,我大丰前日里献江大捷,又是白虎关大胜,已揽足了名声。” “再出风头,臣怕严弥天与谢云联手,针对我丰。皆是,将会举步维艰。” “更何况,谢俊此人价值不大,也无重要军情在身,留他作何?” 李平蹙眉开口。 “董大人所言有理,但事不可一概而论。” “据老臣所知,谢俊是江南巨商豪门谢家长子,这个谢云侯,与谢俊有叔侄关系。” “不日前,约莫是小公主西行时候,江南谢家遭大变故,一家老小皆被灭门。” “惟谢云、谢俊叔侄二人活。因谢俊下落不明,谢云继承谢家全部家产,富可敌国。” “白千晓,也是因谢云财势,才封了他侯。” “老臣以为,谢家灭门之灾,是谢云一手策划,意在钱权。” 苏行远愈听愈迷:“丞相所言何意?” “老臣是说,陛下若打定主意遣返谢俊,恐会生变。” “谢俊与莫剑君是道中巧遇,那时莫剑君也不曾出名,此事定然是巧合。” “因是巧遇,莫剑君又与谢俊有师徒之实,若陛下直接遣返,不知莫剑君会如何想。” “此事看似简单,实则背后牵动巨大。” “谢俊是莫剑君人,莫剑君又是象眼中钉,临忽然要人,此事……” “哦,老臣愚见,还请陛下三思。” 苏行远昏昏欲睡,不似往常。 潘思源潘太医,在苏行远身后,暗中得意。 七步迷魂散效果已成,苏行远不日便渐沦落成他傀儡,届时大丰尽收囊中。 潘思源正幻想,被一声呼喝惊得仰倒。 “不必三思了!” 莫演腰挂一剑,身负一剑,脚踏如云,飞上朝中。 “谢云屠亲哥,杀亲妹,戮遍谢门,背信弃义,狗胆包天,人神共愤。” “谢俊与谢云有血海深仇,又是吾徒,吾怎会放羊入狼口?” 董镇怒道:“莫以为这朝堂之上,还是江湖!” “这朝上一文一武,皆要为了社稷cao劳。岂能因师徒情分而误了国家大事?” “私人情分,师徒之实,灭门之仇,在家国大计下,也得妥协!” “献江大捷、白虎关大胜已是出尽了风头,高处不胜寒道理,将军不懂?” 董镇一席话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