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诸藩改封序幕 (第2/2页)
宫。 朱高煦在朱棣授意下,一路陪同朱元璋也去了乾清宫。 “高煦,你不参加朝会,来此作甚?” 朱元璋有些不满道。 朱高煦红着眼道:“孙儿想守着皇爷爷。” “也罢,反正无甚要事,咱也睡不着,你就陪咱说说话。” 朱元璋换了一副心情道。 “上次咱跟你说,打算给你找个婆娘,这两日咱还真的寻思到一位不错的姑娘。” 朱高煦静静听着。 朱元璋接着道:“此女姓李,名瑶,家世清白,乃是忠臣之后,生的貌美,又很贤惠,咱觉得与你挺般配。” 朱高煦当然清楚“李瑶”是谁,她爹正是当年指点晋地百姓弄出万民血书,后来被晋王麾下亲卫队正所杀害的那位对朝廷忠贞不渝的老书办李中岳。 如此身世,自然算得上清白,乃是名副其实的忠臣之后。 朱高煦隐约记得,五年前李瑶被杨邦基收养时才九岁,算起来她现在才十四岁。 “你看看,这是她的画像。” 朱元璋竟然从床榻内侧抽出一卷画,缓缓递了出去。 朱高煦连忙接过,轻轻打开画卷。 但见画上之人,撑着一把油纸伞,站在一座古桥头,生得亭亭玉立,长着鸭蛋脸,柳叶眉,鬓发盛美如云,可却有些偏瘦,胸脯与后臀皆不明显。 “此女长得确实标致。” 尽管没有见过李瑶的真人样貌,但朱高煦觉得朱元璋不会让人画一幅假画来诓他,只好违心的评价了一句。 “在北平卫所任职的辽东人郭兴宗你可认识?” 朱元璋忽然问道。 “认得。”朱高煦恭声道:“四年前,孙儿去北平时,此人还只是燕王府内杂役头目,后来调入军中,眼下已累功晋升为总旗官。” “李瑶之父李中岳,祖籍辽东,其儿媳郭氏有一亲侄名郭兴宗,正是此人。” 朱元璋接着道:“也就是说,李瑶与郭兴宗是表亲。” 朱高煦明白朱元璋说这么详细的言外之意。 对他来说,妻族的背景越干净越简单越好,毕竟他未来是要做皇帝的人。 “你若不愿娶她,咱不勉强你。”朱元璋轻声道。 朱高煦毫不犹如道:“孙儿愿意。” 朱元璋对朱高煦的表现感到欣慰。 停顿了片刻,他嘴角含笑道:“近几个月你不在京城,咱命人暗中盯着那位红梅布坊的王掌柜,她的肚子越发的大了。” “爷爷,孙儿不是有意隐瞒。” 朱高煦立即解释道:“她出身于异族,且额头天生有块胎记,样貌丑陋,实在上不了台面。” “可她经商却是一把好手,以红梅布坊如今的规模,放眼整个应天府,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朱元璋玩味的说道:“咱派人核查过她的来历,并无异常。看在她腹中孩儿的面子上,咱允许她做你妾室,如何?” “孙儿叩谢皇爷爷恩典!” 朱高煦还能说什么,自然是跪谢皇恩。 他本以为那王氏女被他藏的很深,却万万没有料到,竟还是被朱元璋的密探给查了出来。 “你回京数日,还没去看过她,明日准你出去看看。” 朱元璋稍作沉默,攒了些力气,然后缓缓说道:“顺便把她接进宫来,咱想瞧瞧她究竟有何独特之处,会被你相中。” 见朱高煦仍低头跪在地上,并未起身,他特意解释道:“孩子别怕,咱派人盯着她,是为了防止她出意外,并非监视。” 朱高煦现在不清楚朱元璋究竟都查到了哪些东西,所以不敢多言,生怕说漏了嘴。 “起来罢,咱大限将至,没多少天可活了,有些遗产,你爹用不上,还是得交给你。” 朱元璋虚弱的说道:“来人,去传锦衣卫指挥同知赵俊臣、驸马都尉梅殷。” PS:今天第一更,目前冲到了新书榜第五,非常感谢老铁们的鼎力相助!唯有努力码字,用行动感谢大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