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二章 国际物理学界,兔子要来辣! (第1/2页)
走进不科学正文卷第六百三十二章国际物理学界,兔子要来辣!在把规范对称性和自发破缺相结合后。 剩下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赵忠尧先是推导出了特殊情境的拉格朗日量,接着进一步构型,便得出了一个全新的标量场。 也就是....类希格斯场。 之所以在这个词的前面加上了一个“类”字,主要还是因为赵忠尧他们并没像原本历史中的希格斯一样遇到过南部模型的问题,而是从杨-米尔斯场进行了切入。 因此这个框架在最终的表达上和原本的希格斯场还是略有区别,但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就像蓝色和红色都是迪迦一样。 一个小时后。 吧嗒—— 赵忠尧有些疲惫的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因为长时间计算而有些酸胀的眼睛,长呼一口气,说道: “呼.....总算计算出来了。” 一旁的胡宁同样面带感慨的点了点头,看着面前的结果说道: “确实不容易呀,不过也是值得的——这个结果要是拿到国际上.....光达,你的那位老朋友说不定就坐不住喽。” 陆光达闻言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胡宁口中的那个‘老朋友’指的自然就是杨老,这年头其实还是有很多留学生对杨老留在海对面的选择抱有微词的,其中不乏胡宁这种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诚然。 你杨某人搞的是理论物理,目前国内提供不了足够的研究条件。 但国内并不是完全没有研究理论物理的土壤,况且如果你真要给国家做贡献,大可以中途改方向嘛。 比如钱五师、陆光达、华罗庚都是如此,基地数算组的周毓麟还是个三转大佬呢。 这年头一个留学生只要回国,就不可能做不了贡献。 因此陆光达的那位老朋友留在海对面,很多人认为他说白了还是在为个人前途考虑。 抱着这种想法,国内确实有一批早期大佬对杨老的态度比较微妙。 不说特别敌视吧,至少聊起他的时候多少都会夹枪带棒阴阳怪气两句。 而且这些大佬可不像后世的那些键盘侠,他们都属于真有一头牛的情况——他们都是放弃了海对面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国内吃苦的。 后来杨老正式回国,有些当年从海对面回归华夏的大佬还刻意不去与他相见。 当然了。 这属于未来发生的事儿,胡宁此时所说的重点依旧在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模型....也就是类希格斯场上。 不夸张的说。 如果此时的杨老知道了赵忠尧他们计算出来的这个内容,说不定还真可能从椅子上跳起来。 毕竟..... 有了希格斯机制的杨米尔斯理论,已经无限接近标准粒子模型的基底了。 希格斯场通过对称破缺产生一个有质量项,激发这个最低能量的位置是一个状态,而这个状态的激发就会产生希格斯玻色子。 另外破缺还会产生一个无质量的激发模,而希格斯机制就是在体系中引入规范将phasemode消除掉,同时phasemode的自由度被规范玻色子吸收——比如超导中的光子,从而规范玻色子获得质量。 如此一来,一个标准的循环就出现了。 用个人能看懂的公式归纳就是..... 杨米尔斯理论 希格斯机制标准粒子模型≈渐进自由理论 弱电统一理论。 这就像LOL大乱斗里的人马,没猫的时候强度只能算中上,但有了猫以后就近乎无敌了,很容易就能某些倒霉蛋的作者菌打成2-15..... “好了,老胡。” 赵忠尧和杨老的关系还算不错,眼见胡宁说话夹枪带棒,便出声止住了他: “咱们还是说正事吧——支持这个机制的标量玻色子该怎么处理?” “从能级上来说,这玩意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哦.....” 眼见赵忠尧提及正事,胡宁便也收敛了原先的表情: “是不太好找,这颗粒子的能标最少都要5GeV,我估计短时间应该是没什么可能性了。” “反正今天咱们的收获也不算少,要不就先消化消化再说?” 徐云瞥了眼胡宁,没有说话。 不得不说,数学计算和物理现象有些时候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性的,希格斯粒子就是个很典型的代表。 从数学上的群论计算,希格斯粒子的理论能标应该大概在5GeV...也就是5000MeV左右,顶多因为误差偏移到7GeV或者8GeV。 但实际上呢。 这颗粒子要在125GeV的能级区间才会被首次发现,即便在2023年拥有这种实验能级的机构也依旧只有CERN一家罢了。 不过胡宁的后半句话徐云还是认同的,今天赵忠尧他们的收获着实不算小了。 首先是找到了支持夸克...也就是层子模型存在的依据,也就是双喷注图。 接着李觉被小麦附体,找到了一颗末态超子,彻底将层子模型给撑了起来。 再然后是王淦昌找到了4685超子,这玩意儿发展下去就是盘古...或者说孤点粒子这个暗物质。 最后赵忠尧他们则推导出了类希格斯场,捋清楚了规范玻色子和标量玻色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 除了中子研究之外,徐云搞来这台串列式加速器的目的已经完成了50%...... 剩下的50%便是通过重复试验进行筛查粒子,理论上的问题已经搞定的七七八八了。 新手大礼包果然恐怖如斯...... 随后徐云想了想,飞快的扫了眼赵忠尧,对他问道: “赵主任,不知道你们准不准备把这些成果公开出去?” “国际?” 一旁的李觉听到这句话,立刻摇起了头: “怎么能发表到国际上呢?这岂不是把咱们的成果白白告诉给那些老外了吗?” “咱们华夏有句古话,叫做闷声发大财,咱们偷偷藏起来自己研究才是王道嘛。” 李觉说话的时候还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看起来妥妥的一个“智将”。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 老郭和赵忠尧等人的脸上却并没有露出赞同之色。 例如老郭便轻轻蹙起了眉头,少见的对李觉进行起了反驳: “厂长,此言差矣,学术上的情况和技术要分开来看,并不是所有学术成果都必须得要严格保密才行。” “有些能够转换成自由技术的成果肯定不能展露出去,例如咱们的原子弹、五师同志的乘波体导弹等等。” “但理论模型这种事情,反倒是先公开出去才有正确的价值。” 听到老郭这番话。 赵忠尧同样缓缓点了点头,补充道: “友来说的没错,这种理论成果肯定越先公布价值越高——例如当年淦昌不是在毛熊那边发现了反超子的事例吗?公布出去整个物理学界都产生了震动。” “当时甚至有几个国家冒着重重封锁,也依旧向咱们伸出了学术交流的橄榄枝,咱们在国外的一些同志还被提高了生活待遇呢。” “咱们今天的这几项成果都可以对外发表,不过看小徐你的意思....你所指的发表期刊,应该不是国内的杂志吧?” 徐云干脆利落的嗯了一声: “嗯,我想发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