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章 毛熊代表团! (第1/2页)
实话实说。 作为一名老资历的外联工作者。 如今刚刚渡过52岁生日的刘运权,也算是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人。 在他年轻的时候,甚至还跟着队伍走过雪山呢。 但此时此刻。 这位刚从毛熊回国述职、经验丰富的老外联,整个人却陷入了短暂的宕机状态。 咕噜。 只见他略显干涩的吞了口唾沫,犹豫片刻,再次对面前的一名男子问道: “杨文同志,抱歉啊,可能是我年纪有些大了,有些话没听清楚。” “你刚刚是说....咱们准备在莫斯科搞一场可乐的展销会?” 刘运权口中的杨文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肤色很白净,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看就是某些领导的文秘。 听到刘运权的问话。 杨文嘴角扯起了一丝很好看的笑容,颜值搁在后世起底也是个能踩缝纫机级别的爱豆: “没错,运权同志,组织上已经决定了,四天之后会在莫斯科组织一场可乐展销会。” “由于某些404风险....咳咳,比较特殊的原因,这次展销会双方都不会出现什么特别高级的领导,所以这件事情就只能交在你身上了。” 刘运权顿时一滞。 杨文的回答证明了他的听力并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但却让刘运权整个人愈发迷湖了起来。 兔子跑去莫斯科搞可乐展销会? 这tm是什么画风...... 随后他思索片刻,脑海中勉强冒出了一个说的过去的解释,看似明悟的对杨文说道: “哦,我懂了,杨文同志,你说的可乐,应该是指汽水吧?” “比如说津门那边的山海关汽水,或者首都的北冰洋这些?” 由于杨文的阅历有限,把汽水误说成可乐,这是刘运权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合理的解释了。 毕竟如今国内虽然没有什么可乐厂,但汽水厂还是有不少的。 实际上。 华夏和汽水的交集,甚至可以追朔到19世纪中期。 那时候的汽水叫做荷兰水,随着国门被开一起流入国内,这玩意儿只加了柠檬和气泡口感,最早的书面记载出自光绪十三年的《沪游杂记》。 写书的老哥还提醒大家“开时其塞爆出,慎防弹中面目”,因此后来也叫弹珠汽水。 至于开在国内的第一家汽水厂,则是魔都的正广和汽水厂。 这是英国人在华夏开的商号,最早主要售卖的是从荷兰那边进口的汽水,相当于现在的超市。 后来正广和觉得汽水这玩意儿挺有赚头的,并且不像酒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决定自己开个厂子多赚点,买卖不带荷兰人玩儿了 他们在魔都的大名路转角建了个厂,取名叫“魔都泌乐水厂”。 名字的来历很文艺,取自《诗经》里的“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当时在魔都同样盯上汽水生意的,还有老德记药房和屈臣氏大药房,这两家也随着正广和的步伐纷纷建厂。 从那以后。 华夏的汽水厂就开始枝开叶散了。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 国内最有名的汽水厂还要属津门的山海关汽水。 山海关汽水的前身也是外商,厂子大概在1900年的时候成立的,叫做万国汽水厂。 山海关汽水从一面世就是妥妥的高级货,就连末代皇帝溥仪的婚宴,都用了他们家的汽水。 1923年的时候。 可口可乐开始进入中国。 由于山海关汽水厂比较勐,所以它就找了山海关汽水来制作灌装可口可乐。 而在南方的市场,它则找到了屈臣氏做灌装。 不过随着新华夏的建立,可口可乐从华夏本土撤离,山海关汽水也变成了国营汽水厂。 比较出名的汽水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几家之外。 还有1920年诞生在的“八王寺”、1921年诞生在江城的“和利”、1936年分别诞生于北平和山城的“北冰洋”和“美华”、1946年诞生于粤省的“亚洲”、以及1948年诞生于长安的“冰峰”。 其中有些品牌即便在2023年都还活着。 比如说江城的和利,现在就叫做二厂汽水,某宝上就有售。 北冰洋就更别说了,山城的美华则是天府可乐的前身。 当然了。 如今国内的汽水品牌虽然多,但说实话....能打的一个都没有。 至少对于刘运权这种常年在外见多识广的人来说,国产汽水和可乐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但无论口感如何。 至少在逻辑层面上,出口汽水要比出口可乐更能接受一些...... 然而令刘运权深感意外的是。 杨文却果断的摇了摇头: “运权同志,我说的可不是汽水,而是标准的可乐——类似可口可乐的那种饮料。” “这样吧,运权同志,你尝尝就知道了。” 说罢。 杨文便拿起身边的保温杯,从中倒出了一杯褐色的液体。 随后他把杯子递到了刘运权面前: “喏,运权同志,还有些冰呢。” “按照某个小朋友的说法,可乐一定要冰着喝才会快乐。” “......” 刘运权下意识从杨文手中接过杯子,目光稍微清明了几分。 只见他先是看了眼杨文,又打量了两秒钟杯中的液体,接着便仰起头将其一饮而尽。 咕噜—— 略带冰霜的液体缓缓地滑过舌尖,漫过喉咙,缓缓顺着食道流下。 随着液体的入口。 刘运权的唇腔先是感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刺激感,甚至隐隐有点刺痛。 但很快。 这股刺激便化作了柔和、酣畅、甘甜等数种感觉,令刘运权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呻吟: “啊哈~~~” 见此情形。 杨文的脸上也忍不住又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可是故意给刘运权多倒了些饮料呢。 过了片刻。 看着意犹未尽的刘运权,杨文便开口问道: “运权同志,饮料的味道如何?” 刘运权沉默了几秒钟,最终轻轻点了点头: “口感和可口可乐很接近了,就是气泡感稍微澹了点儿,药味稍微有一些浓郁.....” “杨文同志,这是咱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可乐?” 作为一名老外联。 如果此时还猜不到国内已经掌握了可乐生产技术,那么他也就枉活这么多年了。 果不其然。 杨文一边将保温杯的盖子盖上,一边点了点头: “没错,一些机缘巧合之下,咱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生产可乐的工艺。” “当然了,具体的情况我可能没法透露太多,总之上头决定先在莫斯科那边举行一次民间的、不包含任何政治色彩的可乐展销会。” “运权同志,你意向如何?” 刘运权这次沉默了更长的时间,内心飞快的思索着杨文这番话的可行性。 作为从数年前就在毛熊那边执行外联任务的老人,刘运权对于某些事情的了解甚至还要超过一些专门的情报人员。 例如..... 在几年前他回国述职的时候,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