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五章 请你们继续前进(9.4k,求订阅) (第2/4页)
“还整出那年那兔博物馆来了。” 就在这时,在舞台左侧,走上来一队人。 由一男一女两个老师带队,身后还有七八个十来岁的少年少女。 他们有男有女,有的手里拿着可乐,有的拿着手机还在玩着。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去的是那年那兔博物馆,大家跟进我们。” 有的孩子嘟囔着:“也不知道看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在家里呆着不好吗?我妈还给我买了新手机呢。” 廉价舞台剧的感觉出来了。 观众们有点不明所以。 电视机前的小孩子们倒是有点兴趣,人就是这样,舞台上的主角是少年少女,电视机前的孩子们自然有代入感。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进入了博物馆。 博物馆里什么都有,有陈旧的画作,有腐朽的钢枪,有破旧的算盘,甚至还有一台陈旧的笔记本电脑…… 孩子们百无聊赖地看着,没有什么兴趣。 就在这时,一个少年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说道:“老师,那是什么?” 随着少年的手指,观众们看清楚了这副画。 这幅画上面有不少小动物,有熊,有犬,有蛤蟆…… 那幅画从左到右写着:“图全,局时。” 观众们很清楚,那幅图是时局图,甚至有人皱起了眉头:“大过年的讲这个干什么?” 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孩子的手就触碰到了那幅画。 一些年轻的观众们皱起了眉头。 “这好像是给小孩子看的作品。” “好像有点尬住了怎么回事?” 这时候,博物馆里突然响起一道声音:“亲,这可都是文物哦……” 是《那年那兔那些事》中兔子的配音。 有点萌,有点亲切。 看过《那年那兔》的观众终于提起了一丝精神。 “是兔子,兔子出来了。” 果然,一束光打在了舞台上,那年那兔中的兔子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轮廓分明,清晰无比。 网络上的观众惊呼了起来。 “卧槽,这也是投影技术!” “确实是,而且这个兔子看上去比西泽优子还清晰很多。” 舞台上,一个拿着手机的少年指着兔子说道:“你是谁?这是什么?这些又是什么?” 他有些惶恐,有些不耐烦。 兔子眨了眨眼睛:“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兔子还是那个软萌的形象:“喏,说起来很麻烦,还是你们自己看吧。” 说着,那张图上微微泛起荧光。 而整个舞台上,像是突然出现了一张屏幕一般,出现了一个星空的影像。 “嚯!技术上确实做得很好!” “就是还有点没明白说啥呢。” 这时,舞台上的场景变了,正是《那年那兔》第一季的开头。 “那年在宇宙的一边有一颗美丽的地球……” …… “然而一切繁华都是有限的……” 看过《那年那兔》的人,此刻心情慢慢平复,权当是重温一遍故事了。 而电视机前没看过的孩子还有老年人,也表现得有些兴趣。 尤其是一部分老年人,他们很清楚,那讲的是历史。 短片只有三十秒,很快就播完了几个动物在瓜分华夏的地图。 而一只兔子,站在红色的宫门外,看着屋子里的一切,默默流泪。 “觉得不能这么窝囊的活着吗?那就一起反抗吧。” 这时一个孩子指向了另外一个古物,像是信封一般。 不待他说话,兔子的声音响起:“那是一个人写给自己妻子的信,他叫林觉民……” “清朝积弱,华夏被列强割据,很多爱国之士奋起反抗,他就是其中一个……” 那信封上的光芒亮起。 这一次,舞台上出现的不再是那年那兔的剧情,而是一个类似电影的片段。 一个青年,方澈饰演的青年,穿着囚服,浑身血污。 身上还带着镣铐,脚下是一滩滩的血迹。 这是地球上电影《辛亥革命》中,胡歌饰演的林觉民的片段,方澈给搬了过来。 “华夏积弱,在今天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王氏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这样的朝廷还有何用!” “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 在黑暗的地方,传来一道声音:“年轻人,朝廷也不容易。” “你为什么躲在暗处。”视频中的林觉民靠着一把椅子,死死支撑着,但是脸色的表情却充满了讥讽。 “你怕什么?” 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黑暗之中,林觉民的对面是一个扎着辫子身穿官服的男人。 “我怕什么?” 林觉民笑了:“你怕我年轻,我选择了死,但是我依然年轻。” “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 看电视的人没有想到这个节目是这样展开的。 电视机前的成年人也表情凝重起来。 看过《那年那兔》的人,相对更能理解这种表达方式。 林觉民,他们知道。 他们更知道,林觉民那封《与妻书》的内容。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真正看过这封书信的人,是能够明白这封信中,林觉民对妻子那nongnong的爱意的! 我自遇见你以后,就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了。 这是何其浓郁的爱啊。 试问,如果有这样的爱人存世,又有多少人能够舍得慷慨赴死呢。 然而信中却说:“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舍小爱,求大爱。 这是林觉民的选择。 到这里,节目的节奏开始加快了。 一个个的物件亮起,视频兀自切换着。 1911年10月10号,武昌起义爆发。 1919年5月4号,五四运动爆发。 视频里,学生们拿着一个个的条幅走上街头,一位先生在最前方打头阵:“同学们,历史的重要时刻就要到了!” “我们今天的行动,是华夏美好未来的先声!” 城墙上,一位学生大喊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这是在过年,没人愿意在春晚的舞台上提及那过去的事情,但是方澈提起了。 因为他看过的一个视频里,一位老兵说过的话。 …… 视频还在继续,观众们已经聚精会神起来了。 这一次,是一个老兵的采访。 他叫苏国章,1938年,成都遭到樱花飞机轰炸,18岁的苏国璋,慨然出川,他一家四兄弟,三个哥哥都相继战死在战场上。 看到这些内容,在四川一代,有的老人立马就泪眼婆娑了。 川军! 川军! 川军出川,手里拿的是汉阳造,脚底下穿的是草鞋,身上穿的是单衣,背后背的是斗笠。 但是川人从来没怂过,从成都誓师,到樱花投降,川人几乎拼的家家戴校。 十户九悲! 当年有一个叫王者成的50岁老汉,主动要求去打仗,但是被告知超龄,他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参军。儿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