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五章 科幻文艺来人 (第2/2页)
方澈之所以执意要自己面试,主要还是想拿【人品鉴定贴】照一照。 面试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毕竟人多嘛,总能找到几个好苗子。 最后方澈在300多人中挑选了24位编剧,大多数是年轻人,思路清新,不拘一格。 面试完这些人后已经是傍晚。 方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躺在椅子上,刚松了一口气。 突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方澈拿起一看,这电话居然是邵祥民邵老打来的! 方澈坐直身体,接起电话:“邵老?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电话那边的邵祥民嘿嘿笑了下:“我有个学生,今天去你们公司面试去了,告诉我说你从国外回来了,怎么样?明天有时间吗?去找你坐一坐?” 方澈一愣:“您要来秦城?邵老,如果是有什么事情的话,我还是去找您吧?” 他直觉上应该是个大事。 对面的邵祥民笑了下:“不用,不止我一个人找你去,还有另外一个人,我从京城出发,他从蓉城出发,正好去你们那里回合。” 方澈皱起眉头:“蓉城?是哪位老师?” 邵祥民缓缓说道:“刘潇,科幻文艺杂志社社长。” 方澈:“???” 说起刘潇这个人,方澈还真知道。这个《科幻文艺》方澈也了解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科幻小说受到了灭顶之灾。 “科幻被批成了伪科学” 当时国内所有的科幻发表阵地全部失守,只余下四川的《科幻文艺》勉力维持。 为华夏科幻留下了最后一丝血脉。 但当时的《科幻文艺》也岌岌可危。 没有作者,稿件质量良莠不齐。 主管部门将这个杂志社推出门外,自负盈亏,而刘潇就是在那个时候担任的这个杂志社的社长。 担任社长的她大刀阔斧,15人的编辑部,直接挥刀砍去一半。 为了生存,他们业余出版教辅来为科幻输血,社长刘潇更是脱下高跟鞋,亲自蹬三轮去推销教辅。 但是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科幻文艺》杂志仍坚持举办每年的银河奖,举办作者笔会,甚至承办国际科幻年会。 为了争得举办权,社长杨潇坐了一星期的火车赶往荷兰,因为没钱买机票。 人到荷兰的时候,腿都肿的不像样子,被参会的国外作家们看成“很科幻的事”,最后硬是以这样的精神挣得在华夏举办世界科幻年会的权利。 算起来,今年刘潇老师得有六十多岁了。 这样一位女先生,方澈不可能不尊重。 当时他就站了起来。 “邵老,你能给说一下,刘潇先生来是什么事情吗?” 邵祥民叹了口气:“还是让她亲自跟你说吧,我就是个中间人。” “好吧。” 最后两人又聊了几句,然后挂掉了电话。 邵祥民的这通电话,让方澈直接坐不住了。 难道是因为科幻? 要知道,这边的华夏可没有大刘,没有王晋康,也没有何夕。 虽然《科幻文艺》保住了最后一丝科幻的血脉,但是国内的科幻这些年做的并不好。 那么,刘潇老师来找自己,应该是为了这事了。 这天晚上,公司给方澈半的接风宴,方澈都没有敢放开了喝。 第二天一大早就把自己收拾好了,在公司等着了。 期间方澈给邵祥民打了个电话,再三确认了他和刘潇老师的到来时间。 到中午十一点的时候,方澈终于在高铁北站的出口等到了邵祥民和刘潇老师。 邵祥民在小说界,地位算是够高的了。 但此时也是搀扶着一位老人。 老人满头银发,但是精神看上去却极好。 正是那位传奇的科幻文艺曾经的社长,刘潇。 一看到方澈,刘潇老师就笑了。 “方澈,你好呀。还辛苦你来接我。” 方澈急忙凑过去:“刘老师好,邵老师好。” 俩人都没带行李,倒是一身轻松。 邵祥民一见到方澈就呵呵笑道:“你怎么黑成这样了?” 方澈挠了挠头:“去非洲呆了几个月。晒得。” 慈眉善目的刘潇老师笑道:“黑点好,黑点健康。” 她看上去和蔼可亲,甚至有些柔弱,怎么也不像传说中那位雷厉风行,蹬上三轮就去卖教辅用书的女社长。 方澈这边安排的有车,很快就把两位老师引着出了站,上了车。 他坐在前面,邵祥民和刘潇两位老师坐在后面。 “两位老师,咱先去吃个饭?” 邵祥民摆摆手:“要不还是先去你公司看看呗,介意不?” 方澈笑道:“这有啥介意的,说去咱就去。” 从高铁北站到登峰没有多少时间。 路上刘潇老师就一直带着笑意打量着前作的方澈。 方澈能感觉到她的目光,于是转过头去对着刘潇老师笑了一下。 很快,车子停在了公司楼下。 方澈亲自带着两位老师在登峰公司参观了一遍。 蒋海兵等人全都出来迎接了。 毕竟,刘潇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 等到转完一圈之后,刘潇老师笑道:“小澈,要不去你办公室看看?” 方澈一怔:“行啊。” 等三人来到方澈的办公室。 关上门,刘潇老师说话了:“小澈,我是看了《魔幻手机》的剧本之后才想要来找你的。” “有个事情,想求你帮个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