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9章 高处不胜寒 (第1/2页)
; 司隶。长安城。 自从天子和文武百官被挟持到长安之后。长安便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昔日的三级都城。一瞬间便完成了两级跳。直升到一级王城。这个过程难以复制。系统的金手指是无敌的。 但是。长安的幸福时光到此为止。从一级王城开始。长安必须通过不断的扩建。逐渐发展到王城的顶级----王级王城。这一点与其它的玩家领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作为东汉王朝的首都。长安可调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当惊人。理论上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可以调用。那将使长安城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提升。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之后。内侍与外戚常达百年的争夺。东汉王朝内部已彻底腐朽。近些年如潮水般滚滚而来的天灾人祸、叛乱、战争。尤其是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董卓乱权。已经让王权名存实亡。 除了司隶一小块的方外。其余各的大多被手握重兵的军阀掌握。虽其中仍不乏个别对汉室忠诚的死忠分子。但那些死忠派手中的实力相对太寒碜了点。绝大多数军阀或多或少都生出了一些野心。指望他们对一个日薄西山的皇朝毫无保留的效忠。还不如指望狼群集体吃素。 即使那些军阀此前并没有造反的野心。一次次见证了皇室的无能为力。以及某些野心家不遗余力的加强军备巧取豪夺之后。他们为了自保。也必将走上同样的道路。去努力获取更大的实力。 更大的实力。催动更大的野 当野心膨胀到某个临界点时。为自己而战、横扫六合的念头将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数千年的文明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现在的东汉王朝虽然早已不具备多少实际控制力。但皇室表面上的尊严还略有一点留存。至少暂时还没有见到有哪个军阀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拒绝承认天子的权威。只是。他们也不会轻易将已经抓在手中的利益放出去。嘴里喊喊“顶天子”的口号倒也罢了。若是想他们拿出些实际的东西。还是省省吧。 现在的长安与战乱前的洛阳相比。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一级王城与五级都城。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迁都之后直到现在。长安城的规模一直停滞在一级王城未有寸进。且五年内都没有晋级二级王城的可能。升级到五级王城更是遥遥无期。其中花费的时间和财富都相当恐怖。 其中固然有满足王城升级要求难度太大的原因。也与此前董卓对提升长安规模没有太大兴趣有关。升级王城的花费太大了。如果让他在眉坞和长安之间作个选择。当然还是董氏家族的眉坞重要一些。 据说。董卓曾经试图让各的诸侯捐钱捐物用于扩建长安。派出大量使者游说。“别忘了你们也是大汉的臣子。虽说现在各自盘踞一方。却也不能忘了为人臣者应尽的本份。侍奉皇帝人人有责。让天子住的舒服一些。这是你们表示对汉室忠诚的最好机会。。。不给钱就是叛逆!” 董卓的使者一个个浩气凛然。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正义的使者。但那些诸侯也不是从小在玻璃瓶里长大的。“如果董卓老贼连升级王城都办不到。那就干脆让天子到我们这里来好了。”所以。董卓也只能咬牙切齿的骂几句“一群目无皇上的卑鄙小人”。彻底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没有庞大的财力、人力支撑。长安城的规模提升速度自然慢了下来。但是。与领主玩家升级自己的领的相比。王城的扩建速度还是足以令领主们瞠目结舌的。 董卓伏诛。其宗族也几乎被屠杀一空。在经过数日的欢庆之后。长安的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但这个新兴的王城并不平静。董卓掌权时的长安人。上自重臣下至平民。大多时刻生活在恐怖阴云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无处不在的压力下不堪重负。他们的情感无处渲泻。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来。当压在众人头上的大山轰然倒下之后。一些长安人对时事表现出了令人惊诧的兴趣。 大街上。酒肆中。学堂前。田园内。。。 到处都可以见到有人在公然评论时政。他们慷慨激昂口沫横飞。甚至还有人因为意见相左而争论起来。在这个封建时代。这样的现象极不正常。 这是个被扭曲的特殊时段。引发这一畸形现象的当然便是董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