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9章 好人荀愁(二合一章节) (第2/3页)
一名年长者道:“这个荀愁啊,干起活来真是没说的,难怪钱进镇长那么看得起他。”众人皆不断点头,这本就是不争的事实。 “要不我们也搭个手,早点干完大伙也好一起回去。要不然他一个人至少还得忙大半个时辰呢。” “好!” 下一刻,这些农夫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武威镇升级为三级乡镇后,人口上限提升,领地很快便为武威镇补充了大量的乡民。荀愁就是其中之一。 三十多岁的荀愁身体粗壮且又正当壮年。再加上对耕作颇有些心得。正好符合了军屯领地乡民地基本条件:必要的时候能够作战,平时以耕作为主。 荀愁的来历颇有些奇异,讨伐董卓战役爆发之前,阿牛和王越等人完成黄帝陵试炼任务之后,在弘农地界的官道旁发现了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地荀愁,并大发善心地将他带回了凤翔城,若非如此,荀愁恐怕早已倒毙路旁化为一副枯骨。 不过,真正让钱进等人记住荀愁之名地,是因为他在醒来地时候居然试图攻击英明仁慈的领主。如果不是王越大侠也在场,说不定他就得逞了。 因为这件事情,荀愁没少被乡民们笑话,许多人一脸严肃十分郑重地跑来跟他讲,“天哪,你怎么能对阿牛城主动手?估计你当时神情不清,下次可千万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接着便是列举某城主的诸多仁义之举。千言万语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他是天底下最仁慈的人!” “凤翔人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是阿牛大人的功劳!” “如果没有阿牛城主,地球将停止转动,无数凤翔人将郁郁而死!” “大汉朝之所以还没有灭亡,都是阿牛城主的功劳,要不然早在黄巾起义时就该烟消云散了” “如果没有阿牛领导下的凤翔铁军,这世界将被邪恶淹没!” 简而言之,在诸多凤翔乡民的心目中。阿牛是完美无缺地。阿牛是正义秩序的守护者,任何对他的不敬都是可鄙且完全无法接受的。荀愁到凤翔最初的两个月时间里。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间断过,最开始的时候荀愁还会不时地对某些过激言论表示一点点怀疑,但随即会引来更为强烈地批判浪潮! 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荀愁在凤翔的这段日子里,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名合格的凤翔人。凤翔优秀的福利体系使他首次品味到生活中不尽是艰辛,他开始以自己是一名凤翔人而自豪,并对那些孜孜不倦地跑来与自己“谈心”的乡民,永远都报以最真诚的微笑。 这么多人跑来找荀愁“交流思想”,除了他几乎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外,还因为老实巴交地荀愁认罪态度良好,每一次都会非常认真地点头认错,这让那些主动前来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地乡民们,很有些成就感,“看吧,这个迷途羔羊被我们给挽救回来了!” 武威镇的乡民们很快便发现了荀愁身上地许多优点。 首先,荀愁干活十分卖力。 通常情况下他都是武威镇最晚休息的人,没有人强迫他这么干,完全都是他自发的行为。曾有乡民不解地问过他原因,荀愁的解释是:在我的家乡,累死累活也未见得就能吃上几顿饱饭,凤翔的待遇真是太好了,只有尽可能地多做些事情,心里才觉得安稳。 其次,荀愁对凤翔乡民十分友善。 憨厚的笑容,善意的目光,使得荀愁很快便与老乡民们打成一片,无论谁需要帮忙,找上荀愁时都会得到激烈回应。因此,荀愁在武威镇的凤翔乡民中有相当不错的口碑,甚至其他附属领地也知道武威镇有个乐于助人的“好人荀愁”。 第三,荀愁很喜欢小动物,这被大家认为是爱心泛滥的标识。 附属领地里有不少乡民喜欢养些家畜家禽,倒不见得是为了这些小动物能带来多少收益(即使只是一名初级农夫,在凤翔也能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而是习惯使然,甚至已经隐隐有些宠物的意味。 荀愁不需要帮忙时的空余时间,大多都是泡在这些小动物的身上。一个人蹲在那里乐呵呵地傻笑着,一两个时辰不挪脚是家常便饭。他是喜欢地动物还是鸡,望向鸡的眼神中充满着复杂的感情,当乡民们提出送他几只养时。荀愁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只要不是瞎子。都可以看出他神色间尽是无言的哀伤。 除了哀伤之外。还有一些愤怒和狰狞,然后荀愁便会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房内,通常要几个时辰后才会出来。在此之前,武威镇从来没有人能够想象到好人荀愁会有如此可怕地神情! “他以前一定有些不堪回首地往事,大家以后尽量不要在他面前提这件事情了。”镇内地一位长者如是讲道,善良的凤翔乡民也尽可能地不去触及他最敏感的神经。 除此之外,荀愁再没有任何缺点。 难能可贵的是,“好人荀愁”还在民兵的日常训练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战斗技巧。按照武威镇镇长、高级武师钱进的说法,荀愁的作战方式无比怪异。虽然还没有多少章法可言,却有着极强的针对性,类似于武师中暗杀高手所走的路子。 钱进本打算推荐荀愁转职为一名武师,“领地可以多一名有潜力地武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