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湖广 (第1/2页)
,大明匹夫 巡抚衙门后堂,书房之中,灯光摇曳,湖广巡抚宋一鹤手里拿着报纸仔细观看,时而皱着眉头,时而凝思,愁容满面。 站起身来,来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宋一鹤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河南,周王及世子被暴民冲击致死,大批河南作jianian犯科的官员、豪强被正法,藩王宗室、豪强官绅纷纷逃离,河南官场一时半空。 王泰的麾下,已经接手了河南。 四川,四川巡抚衙门官员,包括蜀王一脉被捆绑,礼送出境,叙州府的盐场被王泰麾下“血腥”占领,并派出官员亲自治理地方盐政。 除此之外,四川还换了新的巡抚,王泰任命的四川巡抚,行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大权,督治蜀地。 两场杀戮,人头滚滚,700多豪强官员,如果再加上周王府的冲击,上千人的伤亡,惊世骇俗,搏够了眼球。 徐州水师隶属于王泰麾下,他既然已经控制了河南和四川两省,形同叛逆,为何不截断漕运,恐慌京师,号令天下? 王泰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和河南唇齿相依的湖广? 兵寡将乏的湖广,又何去何从? 不要忘记了,坐镇襄阳的顾绛部,可是王泰的麾下。其势力之大,兵强马壮,湖广谁可与抗衡,淮南、江南又谁可与之匹敌? 关键是王泰,他究竟意欲何为? 若是朝廷下旨,让自己发兵对付王泰,自己又何去何从? 自己对付王泰,这不是开玩笑吗? 连建奴都忌惮三分的王泰,自己这个不识兵的书生,又能奈何?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sao……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宋一鹤摇了摇头,幽幽一声。 “王泰,你为何要这般大逆不道?那龙椅,又岂是那般好坐?难道你没有看见,本朝天子的诸般苦楚吗?” 即便是仲夏夜,宋一鹤也觉得冷气森森。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的处境,大不了尽忠赴义,但王泰若是与朝廷割裂,天崩地裂,积弊重重的大明王朝,民生凋敝的华夏,又该何去何从? 湖广又该如何?湖广又该何去何从? “大人,有人求见。” 下人进来禀报,把宋一鹤从冥想中拉了回来。 “不见!” 宋一鹤心烦意乱,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求田问舍。 “大人,来人说,他是你的河南故交。” 河南,故交! 宋一鹤不由的一愣,转过头来。 “把人请到书房来!” “下官见过大人!” 来人进来,深施一礼。 “顾炎武,原来是你!” 宋一鹤吃了一惊,原来进来的是顾绛。他摆摆手,下人退了下去。 崇祯十三年,王泰大战张献忠于襄阳城,顾炎武追随王泰,二人曾有一面之缘。顾炎武被调任湖广任副总兵,坐镇襄阳,也名副其实成了宋一鹤的属下。 至于为什么改名为顾炎武,还是受了王泰的建议,尚武铸魂,富国强兵之故。 “顾炎武,顾副总兵,你不在你的襄阳府好好呆着,跑到这武昌来作甚?” 宋一鹤冷冷一句,他大概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来意。 说客,行纵横之术,呈口舌之快,巧舌如簧,不外乎要湖广臣服于王泰麾下,做个乱臣贼子而已。 “大人,在下前来,是奉了王大人军令,是为了天下之事,可不是闲来无 事。” 顾炎武端起茶杯,自顾自喝了起来。 “顾炎武,此话从何说来?” 宋一鹤吃了一惊,原来的担忧又浮上心头。 “大人,在下绝不是危言耸听。天下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若是王大人公然举旗,清君侧,靖国难,你说这大明天下还有救吗?大明的百姓,还有活路吗?” 顾炎武放下了茶杯,面色平静。 “你的意思是,王泰不会公然反……叛?” 宋一鹤睁大了眼睛。政令皆出于五省总理衙门,形同乱臣贼子,却不举旗高呼,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读书人,不可以如此粗言秽语。 “王大人与当朝天子乃是翁婿,王大人爱民如子,自然不想兵祸连连,这也是在下今日造访的原因。” 顾炎武看了一眼宋一鹤,眉头一皱。 “在下今日前来,是为了湖广的百姓,也是为了我大明!一旦战火重启,以河南卫军之兵威……” “啊!” 宋一鹤脸色难看,沉默了片刻,这才吐出一句话来。 “宋某身为湖广巡抚,自当精忠报国,又岂能背主求荣,为了一己私利,奴颜婢膝。” “大人忠孝节义,在下钦佩。” 顾炎武微微一笑,侃侃而谈。 “王大人曾向皇帝上疏,要求变法革新,解决大明之种种弊端,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宗室毒瘤、豪强骄横,可是被君王厉声呵斥,以不符大明祖制驳回。” 他看着宋一鹤,目光冷厉。 “大明朝政如何,宋大人贵为一省巡抚,心知肚明。到底是大明祖制重要,还是天下百姓重要?是豪强官吏的利益重要,还是天下百姓的生死重要?太祖爱其子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