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晋商 (第1/2页)
,大明匹夫 崇祯十五年九月底,秋雨霏霏,河南宣武卫营城的府衙大门前,一行车队前,一个五旬左右、圆百脸的锦衣老者,身后头戴斗笠,负手而立,看着校场上冒雨cao练的军士出神。 这些彪悍勇猛的虎狼之士,龙精虎猛,凛凛生威,怎么如此让人心寒?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个王处之,他到底图个什么? 而他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这河南宣武卫,又是为了什么? 抢劫赵应贵,杀死锦衣卫佥事,大战建奴,以他的实力,和他手下的这些虎贲猛士,他就是要割据一方,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队铁甲骑士经过,彪悍勇猛,身形矫健,杀气腾腾,让田生兰不自觉地笑脸相迎。 “女儿,你怎么出来了” 一个少女从车队前的一辆锦幔马车上下来,旁边的婢女打起一把伞,遮在了少女头上。 少女肤色白皙,明眸善睐,身材高挑,衣衫华贵,名门闺秀,眉目间不经意的一丝高冷,让她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韵味。 少女看了看大堂门口标枪一样的卫士,又看了看大门上的牌子,轻轻皱了皱眉头。 五省总理行辕,好大的口气! 不过一介咸阳莽夫,哪里来这么大的架子?还要他们父女在门前等。 要知道,即便是那些山西的大员,也要对他们恭恭敬敬。 “爹,我就不明白,你为什么一定要来开封城向这个匹夫示弱,是不是多此一举?” 田家的生意天南海北,大部分都在关外,为什么要跑到河南来? “女儿,有些事情,你可能不知道。咱们往关外做的买卖,是见不得人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否则就是灭顶之灾。咱们黄家,得未雨绸缪啊。” 五旬老者田生兰的脸上,浮起一层忧虑。 松锦大战,建奴兵败,山西商人的3万石粮食被抢,已经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到了河南,所见所闻,还有到处都是的虎狼之士,让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一次来河南,是来对了。 “爹,我早就劝过你,不要和关外的建奴来望。那些个鞑子,就会烧杀抢掠,弄得到处断垣残壁,百里没有人烟,就连太原城,街面上到处都是流民和叫花子,好好一个世道,都让他们糟蹋了!” 少女脸上浮起一丝红色,丝毫不顾田生兰的尴尬。 “范家一家独大,田家跟在后面,只不过能喝口汤而已。既然如此,又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田家退出,已经是刻不容缓。” “女儿,你说的是,这也是爹到河南来的原因。” 田生兰满脸笑容,对女儿的分析,显然很是赞赏。不过他很快眉头一皱,忧心忡忡。 “女儿,话虽如此,但范家势力太大,不是说退出就能退出的。” 山西八大商家在张家口的生意,范家一家独大,其他七家王、靳、田、翟、梁附庸,田家只是末流而已。 赵应贵之事,以及后来的锦衣卫佥事张端被杀,让他对河南王泰开始重视了起来。 关外大杀建奴,当朝驸马,五省总理,作为一介商人,想要和王泰斗,似乎有些自不量力。 田生兰胆小谨慎,范永斗和王泰斗,田家可不想搅进来,做枉死鬼。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南下,会一会王泰。 当然,他不会空手而来,身后这几十辆马车的火硝,便是他的见面礼和投名状。 流寇丛生,匪盗猖獗,巴结还来不及,得罪王泰这样的一方军阀,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 “女儿,你说咱们搬到河南来,如何?” 田生兰的话,让少女不 由得一愣。 “爹,这就是你让我一起来河南的原因呢?” “是啊,爹就是让你看看,觉得河南的地方怎么样,值不值得定居?” 和女儿说话的同时,田生兰的目光转移到道路两边。 秋雨雨逐渐大了起来,从水泥路面上流到两边的水泥渠道里面,化成涓涓的细流。而路面上没有积水,他们的鞋底,也没有湿上多少。 光是这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河南的面貌如何,可见一斑。 水泥大道宽阔笔直,两旁种满了柳树,垃圾桶、公共厕所、干净整洁,和太原的破败肮脏相比,天壤之别。 至于城中街道,平整宽敞,商铺林立,百姓热情好客,彬彬有礼,干净程度,热闹程度,太原城远远不如。 “定居,河南?” 田敏一愣,目光迷离。 商贾重利,置田买宅,乔迁河南,那些房产,又该如何处置? 自己和王家的婚事,又该如何? 不过,河南的干净整洁、百姓怡然自乐,倒是让她心动不已。 “你哥那个败家子,要不是因为他,你也不用抛头露面,帮爹的忙,至今还是……” 女儿聪慧,一晃已是十八岁,却是一拖再拖,还未和王家成亲。 “爹,你要想搬到河南来,恐怕还得问那个王泰同不同意。至于女儿,你不用担心,王家那边,不会拿女儿怎样的。” 田敏目光游离,很快岔开了话题。 王家一再催婚,也许很快,自己就要为人妇了。至于田家以后的生意,只有辛苦自己的父亲了。反正那个败家子哥哥,也靠不上。 自己能不能来河南,边走边看吧。 父女二人正在说话,卫士出来,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