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3章 第二站京口 (第2/2页)
印中精神世界,搜索列代天师的意识踪迹。但都是入云山不遇,没搜刮到什么道术。 ——可至少,列代天师没有把他们当做断绝龙虎山香火的仇敌,困在精神世界的云山里。 安掌门把天师印供到茅山祖师的牌位前,这才松弛下神色,向顾易安和陆澄道, “——陆先生,顾世妹,我会作法,通过虚境向龙虎山交割他们的印可,你们大可放心,有茅山祖师的面子,你们和龙虎山的过节必能一笔勾销。 ——我也听说了陆先生和徐老筹建天文社的事情。 世妹知道,我的责任是为茅山续法,不是出世。离开了茅山,我的法术也远不能和陆先生相比。”> ——顾易安告诉过陆澄,安掌门的真实道术修为略逊于章未济,是一个复数B级的刀笔。但在茅山,他可以调遣本山山神,不会让这片灵脉沦丧在外敌之手。 如果能保住茅山,安掌门也算合格,陆澄不是古代的皇帝,无法命令他做的更多。 他嘴上吹捧起安掌门, “安掌门的风骨铮铮,让我十分敬佩。 我一向听易安说,过去几十年,不断有泰西财团和东瀛财团用每年百万银元级别的重金请求把茅山开发成‘避暑地’。掌门一律拒绝,坚持自力更生,卖符纸,办函授,来传承我国道教文化。 这趟来茅山,我只为瞻仰掌门风采,其他别无所求。 之前,我听顾小姐讲述了这座道观的困难,捐献了一万银元。 今天来这里一看,一万银元真是杯水车薪。往后,我每年捐30万银元给茅山!” ——泰西人来唐国,不仅交替使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租借唐国各大港口,还深入唐国腹地,以商业开发“避暑地”的名义霸占灵脉。 “茅山”还没有脱离唐国的囊中,但南方的“莫干”、“庐山”、北方的“鸡公”、“始皇岛”都成了泰西人拥有50年以上开发权的“避暑地”。 ——陆澄这一次抛出了30万银元/每年的价码诱惑安掌门——这笔钱当然从他问古拜诞要来的幻海250万银元/每年的治安费里拨出——他吃不准安掌门能否入伙。 安掌门微微色动。 ——他还是有不卖祖宗基业的底线的。 外国人如果出到每年千万银元级别的价码,他真会分享出茅山灵脉。 但每年百万银元级别的尴尬价码,让他的人性格外挣扎。 要是唐国的官府方面能够包下茅山,即便几十万银元/每年,安掌门也能够接受。 可悲的是,官府对包括茅山在内的唐国超凡传承置若罔闻,任其自生自灭。这只能为攫取唐国神秘的外国人做嫁衣。 ——然而,安掌门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唐国人伸出了招揽之手。 ——一年之前,陆澄还仿佛是一个隐形人。但今年以来,他平定唐国草原的伟绩已经通过徐述之经营的各种消息渠道,传遍了唐国的超凡人士。 陆澄作为“红莲”传人,智多星之子的身份,圈内也是人尽皆知了。 安掌门的心动了, “岂敢,谬赞。安某只是不敢辜负自己的祖宗。 陆先生,你才是顾世妹相中的真英雄。 这30万银元/每年的布施,我们茅山真是不敢白食。” 在茅山祖堂的历代祖师、真人牌位前,与奉还的天师印比肩,还有一枚A级法印,刻写着宛如雷电的矩形符文。 ——那是茅山传承的镇派之印“九老仙都印!” 安掌门把这颗“九老仙都印”托在金盘,恭敬捧了起来,迈向顾易安, “顾世妹,我记得你受的茅山符箓是正三品‘上清五雷经箓’吧?” 顾易安倒吸了一口冷气,望了陆澄一眼。陆澄想,安掌门毕竟是爱国的,他的金元轰炸奏效了。 “我不求上进。比起掌门的正一品‘上清大洞经箓’差远了。”她不安道。 从龙虎山到茅山,都是符箓派。道士的法位通过授箓确定。 D级刀笔,对应他们的七品太上三五经箓; C级刀笔,对应五品正一盟威经箓; B级刀笔,对应三品上清五雷经箓; A级刀笔,对应一品上清大洞经箓。 只有龙虎天师、茅山掌门级别才可以得到正一品的经箓,有使用天师印或者九老仙都印的资格! “末法时代,不能以常规论。 前朝白山黑水之族入主唐国之后,列代天师、真人都不愿与前朝合作,又不愿传承断绝。 这三百年的龙虎山天师,茅山真人都只能使用印可,不能升到正一品。 我也不例外。 顾世妹,如今陆先生要重整旧日山河,这九老仙都印可就托付给你。你代我出山助他,列祖列宗绝不会拒绝你。” ——当着陆澄的面,安掌门把茅山的A级印可交付给了顾易安。从此,无穷的茅山神秘知识和她链接,涌入了顾易安的精神世界。 A级刀笔的世界向顾易安打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