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1章再上新闻联播! (第3/3页)
过火星嘛,就知道不可能有风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部知道? 当然,唐言不是杠精,很大方地承认了漏洞。 “确实,开头的风暴并不符合现实,不过那只是一个事故的源头,算是又故意的成分吧。” 承认了错误,让那名观众颇有些洋洋自得。 也让其他观众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么痛快,不讲一些因为所以的。 “火星基地里的大棚种植红薯,目前来说,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因为我们对火星土壤的成分还没有充分的了解,种植红薯除了土壤之外,对温度、光合作用、水分也有一定的要求。 光合作用不一定要太阳光,大棚内的人造光同样可以,温度在火星基地也是可控的,水分是从燃料中分离得到了氢气,燃烧后生成水。 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实际cao作能不能实现,那就要等我们登上火星的那一天,再去尝试了。” 唐言又回答了一下种红薯,以及在火星车为了续航关掉暖气,之后用来取暖的手段了。 “那个东西叫钚-238,会自己衰变,放出强烈的热能,这个东西全世界目前只有北极熊有,米国也要从那进口,它有个兄弟钚-239,是核武器的材料。” 又是核武器材料,又是米国都没有的东西,全世界北极熊独一家,唬得得观众一愣一愣的,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唐导,你一...你是学化学的吗?” 有位差点说出了你一拍电影,怎么知道这么多? “既然是拍太空片,当然也要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了,电影里涉及到的航天、物理、化学,我都是经过了解,征求过专业人士的意见,力求在不影响电影剧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合理。” 唐言笑笑,又顿了顿:“要不然,咱们台下万一坐了个物理、化学研究生、博士,那我今天可能要被说的哑口无言,就真的丢人了。” “哈哈哈...” 观众们都报以善意的笑容。 不过,又有一个不算年轻的观众站起来了,推了推眼镜道:“唐主任你好,我是川大物理学院的,《火星救援》里我觉得又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那个载有小型直升飞机的火星车。 据我了解,火星上大气极为稀薄,空气密度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就如同在地球上数千米的高空飞行一样,以那架小型直升飞机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砸场子的来了? 左右的观众有些兴奋,虽然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 但是,丝毫不妨碍看热闹。 唐言笑笑:“这个问题我当初和航天局探讨过,直升机的桨叶尽量长,翼展达到了1.2米,自身尽可能轻小,桨叶也是用碳纤维泡沫材料,机身更是只有纸巾盒那么大,飞行转速达到2500转每分钟,机身供暖以防冻坏机身零部件也对太阳能板有一定要求...这样才能在理论上在大气稀薄的火星实现短途飞行。 当然那么小的机身里要塞满了电池、中央计算机、测高计、倾斜计、加速度计、陀螺仪、相机等这一大堆仪器,堪称空间管理大师的高难度要求,也很难达到,电影里只是选择理论上的可能。” 这一番话,听的观众一愣一愣的。 这都能解释出来? 而那位物理专业的观众,已经陷入了沉思中。 ...... 一场物理、化学、生物方面专业的探讨可把唐言给累坏了,还好提前做了笔记,背下来了,要不然都一问三不知。 不过,这些普通观众看不懂的,跟大众看的电影的故事无关的东西,却也成了热门话题。 “震惊!盘点《火星救援》那些有理论依据的细节!” “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理论基础,铸就了国内第一步太空科幻片《火星救援》的成功。” “为拍太空科幻片,唐言化身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揭秘电影幕后的制作。” 讲电影里的火星上的一些科学技术,除了媒体,也不断有各种专业人士来考究。 普通观众对这些专业性的东西看不懂,但是也不耽搁在旁边喊666. “本人学生物的,可以很负责任地说,火星种红薯理论上完全可行!” “牛逼,我以为是闹着玩呢,我最喜欢吃烤红薯,你这火星上的红薯能保不放屁吗?” “何止啊,我火星上的红薯,保你金枪不倒!” “我是学物理的,以牛顿的名义发誓,按唐言给的数据,直升机在火星上绝对能飞。” “厉害啊,唐言这拍个片子不容易啊,竟然还要学这么多知识。” “这才是好的导演,别跟程凯歌一样,拍个《刺秦》乱编历史,我都怀疑他压根没有了解过历史,自己瞎想的。” “《刺秦》都还好,李雪健老师对张丰毅说他不懂自己要建立一个怎么样的国家时,那种不被理解、痛心的感觉,真的太揪心了,始皇帝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置郡县那些改革,可能只有我们现代人理解吧。” “那是李雪健老师演的好,看看《吕布与貂蝉》,学过初中、高中历史的,都不会派出这种片子。” “唐言这种才叫严谨,拍出来的电影才能不违和,要是每个导演都能这样就好了。” “这才叫讲究,科幻片也不是闭着眼睛幻想的,要有科学依据,之前《源代码》听说里面高铁的外形数据,铁老大都拿去验证过的。” “没想到《火星救援》竟然这么牛,火星造的一模一样,各种技术竟然都是有依据的,我都感觉国产科幻比好莱坞都不差了。” ...... 一部科幻片,符合科学理论条件是很难得的,意味着科幻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在观众热情的讨论中,《火星救援》结束了30号的放映,相比29号星期一的1500万,票房还上涨到了1580万。 工作日能上涨,意味着不是一般的坚挺了。 31号,即将放假,观众的观影热情大大增高,晚上也有时间了。 而这天晚上的的新闻联播,也播出了《火星救援》长达两分钟的专题新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