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昆仑(一) (第2/2页)
,说了半截又摇摇头,“算了,继续行吧!” 余霜轻咬了咬唇,她似乎意识到父亲在说谁? 并非那继任的魔君陆安平,而是… 皇帝陛下! …… ……. 修行人愿意在雪地中跋涉,鲜有施展飞剑、云雾,自然是出于对广成子的敬畏。 然而到了昆仑山脚,这敬畏便自然转向这座天柱。 余霜便是如此。 当她站在冰天雪地,望见上空天穹高远,昆仑山就这么矗立千万载,不禁生出一股渺小感。 饶是余长青、陶崇昼也算一派掌教,也同样为昆仑慑服,痴痴望了许久才回过神。 “赶路要紧…” “再往上艰险着呢……” 法会向来罕有小派参与,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是所有人都能登临此山。 昆仑本身有九万仞高,奇寒陡峭,半山腰处更有一道弱水环绕——若非广成分开一截,只怕这弱水就能挡住天下人! “昆仑…” 余霜吸了口气,果然,灵气比其他更浓郁些,一吸之下金丹微颤了颤。 “难怪说是第一灵脉,只是谁也不敢堂皇占据….” 余长青也意识到了,招呼几人向上。 这一路更艰险,昆仑山光秃秃的,尽是积年不化的冰川。嶙峋的怪石凸起,硬邦邦的,几乎超过金铁。 此时日头到了另一面,天空呈出惨白色,无力映着下方修行人,佝偻如蚁。 由于集聚,修行人明显多了,交谈也多了,然而那些玄门正宗仍沉默寡言,行色匆匆地前行,与仙都大法师一样。 散修不值得结交,余霜等人也没了搭讪兴致,只是沿着雪径上前,足迹蜿蜒如舌。 秦冲修为弱,还未辟谷,故而需要不时停下饱餐,余长青倒是颇有耐心,陶崇昼也笑吟吟看着。 “这般烟火气多年不见了!” 然而每到这时,余霜便偷偷跑到边缘,眺望远处的景象。 一开始是白茫茫什么也不见,待爬高了几千仞,景象便开阔起来。 山脉此起彼伏,呈现出一股雄浑而逶迤的动感,却是有意无意环绕成环,拱卫着昆仑。 待再高些,视线便能越过周围山峦,甚至窥见中原的轮廓,一时间有股尽览人间的缥缈感。 ——这与驭剑飞行时的视野,完全不同。 如此足足三个昼夜,四人终于至弱水畔。 弱水来历,当世已无人知晓,然而凶名无人不知...... 只见一水如带,蜿蜒在眼前,平静的水面呈现某种灰质,仿佛就这么沉寂了万载。 没有任何人敢触碰,甚至是施展神通经行其上,几个胆大的散修丢了块石头,险些便弱水吞噬。 往西南行了数十里,弱水从中断绝,裸露出大片令人心悸的杂色碎沙,三座石桥拱立其上。 由于年岁久远,桥身几乎被冰覆盖,但伫立桥头的石碑依旧独立,上书真文。 那是广成所留的三道天规。 “真文传道!” “每百年昆仑演法!” “人间帝王不得修道!” 真文气势凌厉,笔画比全天下的剑诀都要锋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广成祖师真是通天造化…” “不知这次昆仑法会如何?道门如何?” “兴许上天真仙总该显化吧…” 石桥畔聚起不少修行人,此情此情,也不由感叹并疑惑。 “不是说鹿神子成仙吗?” “蜀山与魔教的事也该有个说法…” 又有几声嘈杂,余霜听得心痒痒,余长青目光示意,微愠道:“走罢,往上还有万仞!” “这些大半是散修,成不了气候…”陶崇昼解释了声,又摇起拂尘。 余霜应了声,回望若水畔人头攒动,的确,罕有修为至腾云境的真人。 更下方,冰雪中不时冒出几点身影,修行人仍络绎不绝,而天色也将彻底沉下去。 “好…” 越过弱水,她更小心深沉,只是转身之际,忽然瞥见一位英武不凡的青年站在桥头,正盯着弱水。 那人修为不弱,看装束一身青色,腰间还系着一枚凝碧色的梭子。 “隐透仙灵之气…” 陶崇昼也注意到了,他瞥了瞥拂尘,略遗憾道:“那是应龙宫的裴度,先前还是世俗中将军来着…” “应龙宫…” 余霜心念微动,先前沅水畔行刺少天师,便有这应龙宫。 据传沅水那一支的林氏长老身死,全家灭门,好像…只剩下一位外孙女逃回了应龙宫。 这些在老君庙的文卷情报中有记载,余霜先前费心找过,此刻见这裴度,不禁又想起昔日寻真观中少年。 “走罢!” 秦冲上前扯了扯她衣角,余霜回过神,赶忙追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