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玄奘大弟子的旅行手札 (第1/2页)
司长天之九德的水神长乘僵硬地走出昆仑山的范围,才长舒了口气。 而后伸出手掐住眼前一声优雅执事服的水鬼疯狂来回摇晃。 “你的嘴是少个锁吗!” “这么不在嘴上上个把?!啊?!” 水神长乘欲哭无泪,很得咬牙切齿。 居然敢直接说陆吾打呼噜,这胆子是有多肥? 只要和那猴子牵扯上关系,总觉得他的运气就没有好过! 水鬼被晃悠地晕眩,举了举手:“要不我给你道歉?” “道歉,你要怎么补偿我!” 水鬼沉思。 而后郑重提议,道:“要不然,我把我自己叉出去?” 长乘:“…………” 宅了好几千年的水神陷入自我怀疑的颓废当中。 祂就应该直接不理会这个家伙。 崇吾山主注意到了这个陌生身影,略有好奇开口唤道:“长乘,这位是……”长乘思绪顿了顿,这可是昆仑诸神集结的时候,若是被这位长者知道,祂把这个外界之人带了回来,怕是会被责罚。 当即思路微微转,僵硬道:“是我遇到的,新的水神。” “哦?新的水神……” 老山主讶异,笑了笑道:“我还不知道流沙河下多出了新的水神。” “小家伙,你是什么水神?” 长乘一时语结,不知该如何解释。 那边水鬼优雅躬身,面不改色回答道: “整个博物馆,整条老街,都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快乐水。” “所以,我正是快乐水之神。” 长乘嘴角抽了抽。 一时间有抬手砸自己脸上的冲动。 而那边不知道是跟谁混的水鬼,就仿佛把社交技能完全点满了,在死宅长乘完全不知道的时候,居然和那边的山神水神混了个面熟,当崇吾山主询问听到,水鬼还没有自己的河流的时候,确认了后者身上却有些许神性,道: “难怪我见你身上的气息虽然纯正,但是却微弱。” “既是水神,没有了自己的水域,自然会不断衰弱……” 祂沉思了下,慷慨道:“这样,老夫那边还有一道分支水系,始终没有水神占据,若是你不嫌弃,不如就在那里安家吧……” 长乘:“…………” 这一天,流沙河的河神真正意义上感知到了。 什么叫做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 ……………… 卫渊的真灵,仍旧还在记忆之中。 而这事实上,也可以当做是大唐年间,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是真实不虚的历史。 在抵达了西域第一个小城池之后,他们开始了这片旅途真正关键的地方,陈渊在记录着所见所闻的时候,玄奘曾经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会那么注意地方风俗,路线,以及所见所闻。 陈渊也说不出什么缘由。 只是觉得,应该如此去做。 玄奘便也不再在意,而马匪石盘陀也跟在后面,他学会了文字的使用,在陈渊记录这之后漫长旅途的时候,他也曾经记录了许多经历和自己的想法—— 其之三: 那个大唐的僧人,是个很奇怪的人。 我曾经见到过很多很多,各个地方的僧人。 这片道路上,从来不缺乏运送丝绸和瓷器的商人,也不缺乏那些和尚,除了和尚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所谓智者。 他们有的面容枯槁,紧紧皱着眉头,像是把一切的经历都用来思考伟大的佛法;有的则是肥头大耳,像是放在供奉桌子上的肥猪,大声念诵着狗屁不通的道理。 有的严肃庄严,连小孩子都会被吓哭,有的却又过于轻佻了。 但是我从不曾见到过像是玄奘这样的人,他俊美,眉眼里似乎带着孩子一样的天真,但是他也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哪怕是面对着死亡,嘴角都带着微笑,而这微笑里面却又有着一种忧愁。 大唐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够孕育出这样的人来? 虽然我不喜欢他,但是还是要说。 他像是个真正的僧人。 其之十七: 我们来到了高昌国,这里是西域的一个霸主了,但是我来这里之前,没有想到,这里的国主居然是一个中原汉人,这帮汉人武德充沛到了什么程度?据那该死的臭渊’ 据那渊说,这里的都城竟和大唐长安城很像,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国主曾经去过长安城,哼,这里的国主希望让那和尚留下来,一开始还是好好劝说,后来居然直接威胁,打算把玄奘强行留下来做国师。 但是最后我们还是离开了这里,不知道玄奘法师和他说了什么。 高昌国王和他在佛祖面前结拜成了兄弟。 这太离谱了。 不过很好,我们不再是独自上路了,我们有了20年的路费,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不过法师被塞了四个徒弟,顺便还有个高昌国的官员…… 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一国之主愿意和一个被通缉的僧人结拜?这样的人是有多大的魅力?不过我更倾向于,这个玄奘是用那比僧钵还大的拳头做到这一切,但是放弃了国师的位置,我有些惊叹。 他不像是个和尚了。 按照那……‘猿’说的,这更像是个儒生。 该死,中土的儒生文官都这么离谱吗? 其之二十六: 我们来到了龟兹,龟兹有一个奇怪的风俗,小孩出生之后用木板夹裹脑袋,皇室也不例外,脑袋都是瘪的,所以女子也不是很好看,但是我觉得,拿着布料一蒙头,其实也差不多了。 我得意洋洋地和那猿猴说了。 很好,那‘猿猴’把我揍了一顿,我记下了,臭猴子。 但是这里真的是很棒的地方,连绵不断的僧舍,高耸入云的佛塔,飞天在空中起舞,千佛在头顶跃动,僧徒佛众蜂拥而来,讲经说法之声不绝于耳,我以为玄奘会在这里呆很久的,但是他并没有。 之前有僧人告诉我,修佛必须是苦楚的事情,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盛放高僧的舍利子的盒子上,刻画的却是红尘万丈的歌舞,我苦思不得,最终询问了玄奘,他想了很久告诉我: 佛法是什么呢,佛法是为人所用的。 如果说能够将世俗的歌舞红尘,和高僧的智慧之间达到平衡。 那么哪怕是佛祖在世,也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高明的佛法。 我突然有点奇怪了,他这样虔诚的僧人,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他去佛国真的是为了去取经的吗?而如果佛祖不认同他的观点,他会做什么? 在拒绝了国师之位后。 他再一次地拒绝了这样一个,将红尘和佛法达到一种精妙平和的地方,继续前行了,对于任何一个僧人来说,离开这样佛法昌盛的地方,绝对比起舍弃财宝更难,他似乎不像是个儒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