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包粽子 (第1/2页)
你好,1983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八章包粽子从老林子回来,已经是第二天晚上,刘青山索性就在木刻楞这边又住了一宿,这才美滋滋地背着鹿角回家。 至于老山参,嗯,还是让它们在林子里静静地生长吧,需要的时候,或许会挖出来一两株。 时间一晃已经是农历的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 刚到家,刘青山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嗡嗡的声响,然后就响起了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太阳升……” 这谁家的录音机,这么大的音量? 刘青山还纳闷呢,母亲林芝笑眯眯地说:“是昨天公社来人,给大队安了大喇叭。” 嗯,还不错,不用像原来那样,通讯基本靠吼了。 正琢磨着呢,就听到大喇叭里面,传出来老支书的声音:“歪歪歪,歪歪歪,能听到吗?” 这您问谁呢? 还真别说,真有腿脚勤快的,大喇叭里面,很快就传来另外一个熟悉的声音:“支书,能听到,听得真真的!” 这声音一听就是大张罗,这家伙带着点公鸭嗓。 “能听见就好,大张罗,这回你的rou嗓子也该退休喽。” 老支书嘴里开着玩笑,这俩人就在大喇叭里聊起天来。 大张罗又问:“播通知有啥事啊?有啥内幕消息,俺先听听,是谁家老公公扒灰,还是谁家娘们找野汉子?肯定是张队长,又勾搭谁家妇女。” “你不会出去听啊,俺马上就开始播。” “俺在这也能听见,再出去,那不是脱裤子放屁嘛。” 说完,大张罗这才后知后觉:“刚才这段不会都播出去了吧,大伙都听到了?” “你说呢?” “卧槽,俺得赶紧跑,背后说张队长坏话,这家伙非得拿菜刀撵着俺砍!” 哈哈,各家当院里,都传出一阵笑声。 随后,老支书的声音又响起来:“歪,大伙都注意啦,下面播送通知,明天就过五月节啦,咱们合作社准备杀一头猪,到时候都来领猪rou……” 正说着呢,大喇叭里边又传出张队长的声音:“大张罗呢,跑哪去啦,先别杀猪,俺今天先把他宰了!” “别捣乱,通知还没播完呢。”老支书打发了张队长,继续说: “另外呢,合作社还从县里买回来糯米和大枣,大伙包点粽子,现在就可以来领了。” “我,我排第一号!”是大张罗的声音。 “你小子藏桌子底下了是吧,俺先把你打成粽子!”这是张队长的声音。 刘青山的嘴角也不由得翘起来:这大喇叭还真热闹,看来没白装。 糯米和红枣,也是前几天刘青山提议的,叫张连娣顺道采购回来,端午节嘛,怎么也得吃粽子应应景。 在刘青山的记忆里,好像都好几年没吃过粽子啦。 农村不像城里,还能凭票供应,虽然要排队抢购,但是多少能尝尝,当农民的,想买都没地方买去。 没地方买,可以自己包啊,所以就把原料都买了回来。 正好闲着没事,刘青山也就找了个小盆子,又拿个空的面口袋,往队部那边溜达。 道上沥沥拉拉的,村民都拿着家什,向队部汇聚过去。 当当当,一阵锣响。 是张杆子这货,拿着个搪瓷盆子,起劲敲着,嘴里还唱着顺口溜: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彩线,戴香包,乐得小孩直蹦高。” 身后跟着一大群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娃子,也都跟着乱嚷嚷: “直蹦高啊直蹦高!” 过节嘛,最高兴的当然是小孩子。 “粽子啥味啊?” 二牤子一边问,一边还用手背擦着嘴角淌出来的哈喇子。 其实,村里有一大半娃娃,都没吃过粽子。 这个一点不夸张,吃香蕉和橘子还不知道扒皮呢,直接就开咬。 张杆子继续敲盆子:“二牤子,小馋包,坐在地上嗷嗷嚎,不知道粽子该咋包。” 正敲得来劲呢,旁边传来山杏弱弱的声音:“杆子叔,你把盆子敲漏啦。” 张杆子拿起搪瓷盆,对着太阳照了照,然后怪叫一声,一溜烟往家跑,换盆子去了。 但是他有一句话说的不假:村里大部分村民,还真没包过粽子呢。 到了队部,娃子们都去了教室,杨红缨今天也临时调整教学内容,第一节课不上数学,而是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 另外一边,正忙着分江米和大枣,除了红枣之外,还有一些蜜饯,主要是蜜枣。 领完东西,大伙都不走,在那研究怎么包粽子呢,基本都抓瞎:这个是真不会。 有人忽然想起来:“以前瞧着林芝包过。” 于是,林芝很快就被请了过来,现场讲解:比如江米要多浸泡一段时间,包粽子要用粽叶。 这边没有竹子,但是甸子上有苇叶啊,新鲜的大苇叶子,清洗干净,用水泡着,包出来的粽子,也带着一股清香味。 至于包粽子的手法,林芝也现场演示一下:可以包成三角形、四角形的,也可以包成枕头形的,包完之后,再用马莲缠紧。 因为事先没晒马莲,所以就用线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