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工友吃饭 (第1/2页)
时间眨眼到了1997年6月底了,紧张的中考过后,江小朵回家开始日复一日到镇上打工,努力挣学费,多余的钱,用来还债。 1997年7月1日,国家层面,发生了一件举国欢庆的大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全国各地的电视,全天候滚动播放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况,就连江小朵打工的工地附近,居民家里的电视也在热烈播放这一新闻。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升起,高亢嘹亮的国歌声响起时,江小朵的眼睛湿润了: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团结,只有祖国这个大家庭好了,我们的小家庭才能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工地上,工友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发出一片欢呼,热烈鼓掌。 工头王二麻子难得高兴,大手一挥,头一次豪爽地说:“各位工友,今天咱国家发生这么一件全国欢腾的大事,哥今天高兴,晚上完工后,我请大家集体下馆子,咱们打工人啦,也跟着一起庆祝庆祝。” 江小朵头一回看王二麻子如此大方,斜着头,歪着眼,笑嘻嘻揶揄他:“工头,难得见你大方一回,还是为国家大事,你这觉悟啊,杠杠滴。” 王二麻子被说得不好意思,抬起手摸摸头,“呵呵,咱农民打工人,大老粗一个,书也没读几天。不过,有一个道理我懂,国家稳定富强,农民才有好日子过,大伙说是不是?” “对着咧,麻子哥。你这觉悟啊,值得奖励一面小红旗。” “我看啦,工头是吃着水煮白菜,cao着红烧rou的心,天天在工地上忧国忧民呢。大伙说,工头这觉悟,高还是不高?” “高,高,高得很咧。” …… 一伙子农民打工者,在香港回归的欢喜日子里,结束一天的劳动,跟着王二麻子下馆子。 江小朵给王二麻子建议:“工头,咱们去姚老板的馆子吧,我经常在他那里打工。姚老板这人,做生意讲究个信誉,为人实诚,兴许看我的面子,还能打点折呢。” “好啊,你带路,咱们就去姚老板的馆子。” 一行人,大工(砌砖、搭结构等师傅)加小工(搬砖、提灰等)合计大约有20多人,可谓浩浩荡荡来到了姚老板的馆子。 江小朵快步上前,抢先招呼姚老板:“姚老板,来客人啦,快来招呼啊。这可都是跟我一起工地上做工的工友,您可不要慢待啊。” 姚老板一如既往,满脸笑意迎出来,“各位师傅,既然是小朵的朋友,里面请。” 姚老板把工友们带到里屋最大的一张圆桌旁边:“师傅们请坐,我马上安排人招呼茶水,拿菜单过来。大家想吃什么,尽管点,最终餐费,我给大家打个八八折,八八就是发,好彩又吉利。” 姚老板热情招呼完,躬着身子退出了里屋。 工友们纷纷喊王二麻子,“工头,你请客,你是老大,坐上首。小朵,你是文化人,陪着工头坐旁边吧。” 接着,工友们自行找了个舒服位置坐下来。 一会,服务员拿了茶水还有菜单过来,给每人倒满一杯茶,问大家:“要酒吗?我们这里有茅台、五粮液、酒鬼酒、白云边、乌江大曲等,大家想喝什么酒呢?” 王二麻子沉吟一会,“我看,我们就喝乌江大曲吧,这个酒,价格实惠,味道也对咱农民的味,大伙觉得怎么样?” “工头,你也太小气了吧,茅台也不舍得请我们喝一回。” 跟工头平时嬉皮笑脸惯了的砌砖师傅王小兵,故意跟王二麻子抬扛。 “是嘛,从来不舍得请吃一回,就喝个乌江大曲,也太不够意思了,工头。” 说话的,是小工李井江,跟小朵一样,在工地搬砖或者提灰。 “工友们,我看,谁挣钱都不容易,咱们还是饶了工头吧。你看那茅台多贵,喝一瓶够吃两顿饭了。我看,就喝乌江大曲,实惠又得劲,大家说怎么样?” 江小朵知道大家故意闹着玩,出来打圆场,好终止这无休无止的嬉闹。 “工头,别怕,逗你玩,大伙,就爱喝乌江大曲,合咱工人们的口味。那茅台啊,等哪天小朵考上名牌大学了,咱们一起来喝。” 服务员看酒初步定下来,又确认一遍,“酒就上乌江大曲?” “没错,菜呢,我看大家三五人一伙,轮流点菜,点些自己爱吃的吧。不过,我可说好,预算控制在500以内,多了我可不出,你们自己掏腰包啊。” 王二麻子点头确定了酒水,又喊大家合伙点菜。 工友们拿着菜牌子,报菜声此起彼伏。 “来个虎皮尖椒吧,喝着小酒吃虎皮尖椒,味道正。” “来个四川回锅rou,我就好这一口,吃起来满嘴流油,可带劲。” “来个芹菜香干,咱镇上的香干,那可是一绝,听说已经批量生产,往外销售了呢。” “来个香煎排骨,外酥里嫩,有嚼劲。” “来条红烧大鲤鱼,配上辣椒酱,味道一绝。” …… “好了,好了,你们一桌20人,10个菜,我看够吃了。不够的话,再加吧,点多了吃不完,不是浪费嘛。” 服务员看已经有了10个菜,喊了声停,阻止了大家继续点菜。 坐旁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