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3章:谜之cao作 (第2/2页)
君熊审率领的楚国主力部队,礼法以及一些世俗观念方面却是绕不过去。 不是堵住楚君熊审破坏礼法,世俗观念决定了吕武只能率军去跟晋君姬周会合,不这么干会被解读出很多负面意思,到时候即便吕武率军击败楚君熊审的主力部队,世人只会说吕武无视了本国君主的安危。 这个就是很多身为人臣的群体,明明很多时候知道怎么做的效果会是最好,偏偏不得不去选择做了效果最差那个的原因。 看看士匄等人的脸色就知道了,一旦吕武不去“朝歌”的话,他们之中尽管有人心里巴不得国君完蛋,干的事情却会是劝谏吕武不能那么做。 吕武说道:“我已派人往‘商丘’邀请宋国出兵助战。” 宋国还是挺能打的。要不然作为直面楚国的国家也不能支撑那么久,一些时候还能战胜楚国。 换作是在“不讲武德”成为战争常态的时代,吕武会让宋军截断楚郑联军的后路,又或是干脆让宋军去攻打郑国。 要命的是现在为春秋中叶! 能给国君解围的方式挺多,包括截住楚君熊审,去攻打郑国来个“围魏救赵”,等等非常多的选项。 他们现在能干的只有赶紧去“朝歌”跟晋君姬周和下军、新军会合。 中军和上军沿着大河边上行军,路途中遭遇了不少商队。 事实上,道路很多没有错,有些区域走哪里最为便利则是“定数”,不止会碰上商队,还能碰上各国不知道要搞些什么玩意的贵族队伍。 各国的商队或是贵族发现晋国大军也不避让,是包括楚国和郑国的那些人都不会刻意避开晋军,遇上了甚至会送些礼物到晋军这边。 不了解春秋的规则会觉得很荒诞,然而对生活在当下的人则是一种习以为常。 他们正式进入卫国是从孙林父的封地过境,能够得到的消息更准确也更全面。 晋卫联军跟楚郑联军在“朝歌”郊外首次爆发交战是发生在一个半月前,楚君熊审在十九天前带着主力抵达战场。 孙嘉很是忧虑地说道:“我闻晋公族避战。” 那就是晋国的新军废了,压力全部压在晋国的下军身上。 也就是晋国公族丢脸丢到“国际”上,以后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说晋国公族就是一帮没胆货色。 吕武却是听出了一些不对劲。 楚国军队先后抵达“朝歌”的时间相隔不大,代表楚国今年就是要大动干戈,并不是传闻中先后进行的动员。 魏琦脸色无比严肃地说道:“我需召唤列国。” 新军废了? 可以想象得出下军的状况不会怎么好。 晋国跟楚国打是五五开,郑国那边动员了三个“军”的兵力? 他们必须招呼小弟,哪怕是用来拖住郑国三个“军”都行。 吕武问道:“卫君人在何处?” 孙嘉答道:“不知。” 战争爆发在卫国地界,不能让晋国承担所有压力啊! 吕武要是知道孙林父直至知道楚君熊审率军北上,才派人通知卫君卫衎班师,会觉得这个世界过于荒谬。 他们在孙林父的封地补给了粮秣,没有耽误继续向“朝歌”进发。 大军靠近到一个叫“牧”的地方时,早在等待的宋斌立刻出城找到吕武。 “下军佐中箭,祁奚偃旗,下军将三战皆胜,下军可战之兵十不存五。”宋斌给出的信息量很大。 解朔肯定是亲自冲阵才会中箭。 打到了“卿”都需要亲自冲锋的程度,足够说明战事有多么的危急了。 吕武说道:“你再往,问君上,新军将不死为何。” 先是避战,后面干脆偃旗? 避战不算退出战斗序列。 偃旗就代表彻底不会再参加交战,说白了就是一种投降,战事结束后是要交保护费给楚国和郑国的。 祁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敢做出那样的事情,不止是将晋国公族的脸丢在地上任人踩踏,还表明连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都不顾了。 那么,祁奚偃旗是得到了晋君姬周允许的吗? 如果是,代表晋君姬周根本不想在这一场战事折损公族的实力,还会尽全力保住祁奚的小命。 下军折损严重是在意料当中。 吕武有点意外的是中行吴竟然那么能打,处在劣势还能三战三捷。 后面,吕武将从宋斌处得到的消息说出来,激得一众贵族气得脸色发青。 当场咒骂祁奚的人太多太多,质疑晋君姬周没有为人君主德行也不在少数。 吕武却是猜测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里面肯定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而现在?吕武还是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即将爆发的交战上面,怎么处理祁奚以及公族,甚至是国君,打完再拉清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